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近代以来,一些政治词语的翻译和使用几经波折。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总统】 材...

近代以来,一些政治词语的翻译和使用几经波折。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总统】

材料一   1817年(嘉庆二十二年)两广总督蒋枚钻在向朝廷报告有关美国船只走私鸦片问题时,称米利坚“该夷并无国主,止有头人,系部落中公举数人,拈阉轮充。”

——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编《鸦片战争档案史料》第一册

(1)材料一中将美国总统当成了什么人?这反映了什么问题?

材料二  1861年的《大美联邦志略》,则称总统为“国君”:“军务大权,不分邦国,凡水陆之兵将,概归国君节制”、“行事之权,专于国君”。

——引自裨治文《大美联邦志略》

(2)如何看待材料二中对美国总统的理解?

【民主】

材料三   19世纪50年代,Democracy(民主)被翻译为“众人的国统,众人的治理,多人乱管,小民弄权”

——引自麦都思主编《英汉字典》

材料四  进入二十世纪以后,思想界逐渐不再沿袭以往字典中惯用的“乱管”、“弄权”的字眼来解释民主,商务印书馆在1902年出版的《华英音韵字典集成》,对Democracy(民主)的解释,解释为“百姓操权”。

(3)上面这两则材料中对民主的态度有什么不同?根据所学知识,分析发生变化的原因

(4)综合上述材料,你得到哪些认识?

 

(1)部落头人。长期的闭关锁国政策,使中国官民对外茫然无知,而且抱着天朝上国的心态轻视西方。 (2)理解有误:美国总统确实拥有行政权,是美军总司令;但是美国总统是选举产生的、有固定任期,与世袭君主有着本质的不同。 (3)由批评到肯定。 民资的发展;新式学堂和留学教育的发展,促进西方思想的传播;《辛丑条约》后,中国人普遍认为专制的清政府应该推翻。 (4)对总统、民主等词汇的翻译、使用的变化,反映了中国社会对西方社会、民主制度的理解逐渐加深;也反映了中国社会自身的进步发展。   【解析】试题分析:(1)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获取材料信息、运用所学知识分析问题的能力,第一小问从材料一中“该夷并无国主,止有头人,系部落中公举数人,拈阉轮充”的信息可得出认为美国总统是部落头人;第二小问从当时中国对美国的认识来看,这一认识显然是错误的,这说明中国长期闭关锁国,使中国官民对外茫然无知;从材料一中“夷”的称呼可得出当时的中国抱着天朝上国的心态,瞧不起西方。 (2)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解读材料信息的能力,抓住材料二中“称总统为国君”的信息,可以看出这一理解是错误的,原因联系所学知识,从美国总统与世袭君主的差异来说明即可,如美国总统虽时行政首脑和军队统帅,但是美国总统是选举产生的、有固定任期,与世袭君主有着本质的不同。 (3)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获取材料信息、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第一小问态度的变化直接概括材料三、材料四的态度即可,从材料三中“多人乱管,小民弄权”的信息可得出对民主持批评态度,从材料四中“不再沿袭以往字典中惯用的‘乱管’、‘弄权’的字眼来解释民主”“把民主解释为‘百姓操权’”的信息可以看出对民主持肯定态度;第二小问原因抓住材料四中的时间“进入二十世纪以后”,再结合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的原理,联系政治、经济、思想等方面的状况来分析,可得出民资的发展;新式学堂和留学教育的发展,促进西方思想的传播;《辛丑条约》后,中国人普遍认为专制的清政府应该推翻。 (4)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获取材料信息、运用所学知识分析问题的能力,以上材料信息反映了近代中国对总统、民主等词汇的翻译的变化,这说明对西方社会、民主制度的理解逐渐加深,也说明近代中国社会的进步发展。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自西洋文明输入吾国,最初促吾人之觉悟者为学术,相形见绌,举国所知矣;其次为政治,年来政象所证明,已有不克守缺抱残之势。继今以往,国人所怀疑莫决者,当为伦理问题。此而不能觉悟,则前之所谓觉悟者,非彻底之觉悟,盖犹在惝恍迷离之境。吾敢断言曰:伦理的觉悟,为吾人最后觉悟之最后觉悟。

——陈独秀《吾人最后之觉悟》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近代中国人“渐趋觉悟”的发展阶段。

(2)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伦理觉悟”在中国近代史上的代表性事件;说明作者认为“伦理觉悟为最后觉悟”的原因

材料二  “无论政治学术道德文章,西洋的法子和中国的法子,绝对是两样”。“若是决计守旧,一切都应该采用中国的老法子”;“若决计革新,一切都应该采取西洋的新法子”。“因为新旧两种法子,好像水火冰炭,断断不能相容”。

----陈独秀

(3)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在“伦理觉悟”的过程中出现了什么倾向?

(4)请自选一个角度,谈谈你对这一倾向的认识。

 

查看答案

1885年早期维新志士王韬主掌上海格致书院,延请洋务大员,命题考士,士子们应时而对,颇多新见。从主考人员、考核内容和考核结果来看,王韬课士的整个过程体现出新旧杂糅的时代特征。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上海格致书院课士题表

类别

命题者

试题

格致(自然

科学)类

龚照瑗

泰西格致之学与近刻翻译诸书,详略得失,何者为最要论。

教育类

刘坤一

中国一乡一邑,皆有书院,大率工文章以求科举。而泰西艺学,亦各有书院,……中西书院不同,其为育才一也。或谓纲常政教,中国自有常经,惟兵商二途,宜集思以广益,第中西之载籍极繁,一人之材力有限,果何道而使兼综条贯,各尽所长欤?试互证而详论之。

治术类

周馥

中国近日讲求富强之术,富以何者为先论。

 

——据王尔敏《王韬课士及其新思潮之启发》相关表格简编

材料二 此编所命诸题,……巨细精粗,无乎不贯。诸生所对,皆能荦荦举其大端,集思广益,萃众长而备一得。咸有裨于国家大计。盖诸生讲求西学,揣摩时局,日就月将,进而益上。较之前时,已大相径庭矣。

——王韬《格致书院课艺》

请答题:

(1)材料一中哪句表述典型地反映了洋务运动的什么指导思想?该表述内容的传统性体现在哪里?

(2)与传统性相对应的是近代性。综合上述材料,结合所学知识,以“王韬课士的近代性”为主题进行论证。(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逻辑严密;表述清晰;280字左右)

 

查看答案

近代中国某思想家说:“应该虚心接受这个科学工业的世界文化和它背后的精神文明,让那个世界文化充分和我们的老文化自由接触,自由切磋,借它的朝气来打掉一点我们老文化的惰性和暮气。”这位思想家应该是

A. 洋务运动代表    B. 维新变法代表    C. 新文化运动代表    D. 辛亥革命代表

 

查看答案

谭嗣同指出,在西方,“君臣,朋友也;父子异宫、异财,父子朋友也;夫妇择偶,判妻,皆由两情相愿,而成婚于教堂,夫妇朋友;至于兄弟,更无论矣。”谭嗣同这段话意在

A. “师夷长技以制夷”    B. 分析中西方伦常观念的差异

C. 主张改变人民的婚俗观念    D. 号召人们冲破封建伦常网罗

 

查看答案

某学生根据梁启超1901年所著《国家思想变迁异同论》的内容,整理出下表。从表格内容推断当时梁启超做此宣传的目的是

中国旧思想

欧洲新思想

一、国家及人民,皆为君主而立者也,故君主为国家之主体

一、国家为人民而立者也,君主为国家之一支体,其为人民而立,更不俟论。故人民为国家之主体

三、治人者为一級,治于人者为一级,其级非永定者,人人皆可以为治人者

三、有治人者,有治于人者,而无其级。全国民皆为治人者,亦皆为治于人者

九、惟君主一人立于法律之外,其余皆受治于法律,一切平等

九、全国人皆受治于法律,一切平等,虽君主亦不能违公定之国宪

 

 

A. 宣扬变法是挽救民族危机的唯一路径    B. 仿效西方民主政治,挽救民族危机

C. 主张实业救国,实现富国强兵    D. 谴责专制君主,否定儒学正统地位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