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秦汉时期,丝织业是比较发达的,官营丝织业规模宏大,长安和临淄等地设立了大规模的官营手工业作坊,作坊的织工常常达数千人之多,并设工官专门管理。大工商者经营的丝织业兴盛发达,《史记》载,通邑大都中从事买卖“帛絮细布”者,可“比千乘之家”。长沙马王堆汉墓出土的文物中,有保存完好的绢、纱、绮、锦、刺绣等丝织品,这些绚丽多彩的高级丝织物,用织、绣、绘、印等技术制成各种动物、云纹、卷草及菱形等花纹,说明西汉的纺织技术已经达到相当高的水平。
——朱绍侯《中国古代史》
材料二隋唐时期是中国封建社会的第二个鼎盛期,中国是当时世界上唯一长期保持统一的大国。隋唐时期的中国,各种政治制度业已完备,经济空前繁荣。在当时的世界上,中国处在发展的前列,大大影响了世界,特别是东亚周边国家封建化的进程。亚洲各国人民都羡慕中国,“殷切希望政治上要有像中国那样统一的国家组织,经济上要过像汉人那样灿烂的文化生活”。伊佩霞《剑桥插图中国史》指出:“初唐和中唐时的中国人自信心最强,最愿意接受不同的新鲜事物。”
——据晁福林《中国古代史》等
材料三宋朝商品经济非常繁荣。农业发展使剩余农产品大量增加,新兴经济作物茶叶、甘蔗之类绝大部分进入市场,北宋后期全国镇市有1900有余,大者年税收万贯以上。民间出现中国古代最早的纸币,称为交子。宋朝城市繁荣,汴京和临安盛时人口均超出百万。
——摘编自张帆《中国古代简史》
(1)根据材料一,概括秦汉时期丝织业发展的特点。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从政治、经济两方面的史实说明唐朝“中国人自信心最强”的原因。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宋朝商品经济繁荣的表现。
依靠“临近香港、背靠国内”的区域优势,1979年7月,开山填海的炮声炸醒了沉睡的蛇口,被誉为中国改革开放的第一声“开山炮”。炮声中逐步崛起的是
A. 深圳经济特区
B. 珠海经济特区
C. 厦门经济特区
D. 汕头经济特区
下图是1978﹣1985年全国城乡居民人民币储蓄存款年底余额统计。与其变化相关的因素是
A. 工人、农民纷纷参加了生产合作社
B. “调整、巩固、充实、提高”方针的实行
C. 周恩来主持中央日常工作,恢复调整国民经济
D. 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做出了改革开放的重大决策
下列是《影响中国历史的100件大事》一书目录中列出的最后4件大事,其共同的影响是
A. 提高了中国的国际地位
B. 扩大了中国与世界交往
C. 冲破了美国对中国的经济封锁
D. 完成了反帝反封建任务
据统计,1949~1960年中国重工业产值占工业总产值的比重由26.4%迅速上升至66.6%,1961~1966这一比值降至51%。这一比重下降的主要原因是
A. “调整、巩固、充实、提高”方针的实施
B. 文革的破坏
C. 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的推行
D. 自然灾害的发生
菲律宾前外长卡洛斯•罗慕洛在谈到万隆会议时说:“周恩来是我去时候的敌人,回来时候的朋友。”其依据是因为周恩来主张
A. 和平共处不称霸
B. 区域互利求合作
C. 加强团结不结盟
D. 求同存异谋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