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表:1843--1850年间白银与制钱比价波动表
年代 | 白银兑换制钱文数 | 指数 | 年代 | 白银兑换制钱文数 | 指数 |
1843 | 1656.23 | 123.93 | 1847 | 2167.44 | 162.16 |
1844 | 1724.12 | 128.96 | 1848 | 2299.34 | 172.02 |
1845 | 2024.74 | 151.51 | 1849 | 2354.98 | 176.19 |
1846 | 2208.36 | 165.22 | 1850 | 2230.32 | 166.86 |
推动白银与制钱比价波动的主要因素是
A. 清王朝实施银本位制度
B. 政府镇压农民运动
C. 民众对制钱需求量增大
D. 白银大量流向外国
明初,朱元璋废中书省的同时,有意提高六部地位,使六部成为皇帝直接领导下的行政管理部门,六部尚书参与全国性的大政大狱研究,不再像过去那样凡事都必须向丞相汇报请示。这一举措
A. 有效保障了皇帝决策的正确性
B. 扩大了六部权力范围
C. 有助于提高中枢机构行政效率
D. 缓和了君相之间矛盾
唐代,大运河将长安、洛阳与江淮地区的漕渠、汴水和淮南的官河连接起来,构成了“奉长安文化为中心,仰东南财赋以存立”的唐王朝生命线。据此可知,唐代大运河
A. 加强了经济重心南移的趋势
B. 密切了中央与地方联系
C. 推动了各地之间的文化交流
D. 促进了全国政治的统一
西汉以前,以室中西南隅为族中尊长所居,故皇(王)宫多设在都城西南隅,坐西(南)朝东为尊;东汉以后,天子定在都城南郊祭天,表明“承天”而治理天下,故皇宫位于都城正中央,以坐北朝南为尊。这一变化反映了
A. 宗法族群观念受到重视
B. 统治疆域由东向南扩展
C. 君臣政治关系得到强化
D. 帝王宫殿模式基本定型
在湖北郭店楚墓中发现的战国儒家文献中,“德”被看作是“率民向方”的有效途径,“德”被具体化为以礼乐教化百姓,“先人以德,则民进善焉”。这表明了当时的儒家
A. 以关注社会秩序为重要内容
B. 把克已复礼作为封建统治主要手段
C. 符合了普通百姓的实际需求
D. 促使教育对象朝着平民化方向发展
【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北魏孝文帝改革是中国历史发展进程中具有重大影响的著名改革。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拓跋鲜卑入主中原后,其民族意识开始觉醒,这一点充分体现在其民族优越感与自卑感的并存上。在这种意识的驱使下,魏孝文帝借助中央集权的强制力,相继实行了一系列汉化政策,旨在以“中夏正统”自居。
——赵向群、侯文昌《孝文帝的汉化政策与拓跋民族精神的丧失》
材料二:在北魏前期,由于民族本位意识……汉化处于不自觉的状态。……北魏孝文帝以其非凡的勇气、魄力,矢志不渝地推进鲜卑族的全面汉化改革,将北魏汉化运动推向高潮。他的一系列汉化举措,使得鲜卑上层与汉族上层融为一体,使鲜卑族的主体部分融入到中华民族大家庭之中。……孝文帝在文化上汇通南北,大量汲取南朝文化,不仅补充了北朝文化的缺失,更有助于消除南北歧见。
——胡阿祥《魏晋南北朝史十五讲》
材料三(孝文帝)恶本俗之陋,欲以华风变之,故不惮为此举也。然国势之衰,实始于此。
——清·赵翼《廿二史札记》卷十四《魏孝文迁洛》
请回答:
(1)据材料一指出北魏孝文帝推行汉化措施的有利条件和主要目的。
(2)材料二、三两位作者对孝文帝改革的评价有何不同?指出导致评价不同的因素有哪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