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巴林顿·摩尔在《民主与专制的社会起源》一书中提出了以下理论创见:第一,在不同的时代和历史条件下,阶级关系的组合模式的变异与转换决定了前工业社会向现代社会推进的不同类型的历史路线;第二,民主的观念不能泛化,西方民主只是特定历史环境中结出的果实,通向现代社会的历史道路和与之相适应的政体形态是形形色色的;第三,暴力是一把双刃剑,在不同民主进程的历史中,它发挥的作用可能是积极的,也可能是消极的。
——摘编自钱乘旦等《世界现代化历程》(总论卷)
国绕材料。结合中外历史的具体史实。自拟论题,并就所拟论题进行阐述。(要求:明确写出论题,阐述须史论结合。)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英国上层传统的服饰布料以丝质、印花棉织品为主,且颜色从蓝色到土褐色。代表社会地位的高低。17世纪末期,英国东印度公司的棉布贸易占进口总额的60%-70%;又由于毛纺织业主利用议会实行管制政策,“这些织物的需要已对任何能够仿照的人提供了成功和发财的机会”。于是到了18世纪,大众消费市场出现,普通民众可根据自己的喜好挑选色彩图案漂亮的服饰。哪怕是“所有卑微的人也可如寄宿学校的富家子弟一样都可以穿上棉布和亚麻布衣服”。
——摘编自(法)保尔·芒图《十八世纪产业革命》等
材料二明中叶后期,江南地区逐渐开始追求罗绮绸维等高级品。至清中叶日常衣料如木棉与麻布等,皆已成了人们不屑用的衣料,人们喜好穿的是绸、纱、锻等高级的绢织品,而冬季崇尚穿着的是狐或貂等高级的皮毛衣料。在衣服的样式上也花样百出,就连帽子与鞋履都追求时髦。当然价格也不菲。这种奢侈消费不但使得社会上对手工艺制品的需求快速增长,工艺技术有所改良。而且也造成官营手工业与匠籍制度的解体,手工业与手工业者的社会地位得到提升。
——摘编自巫仁恕《明清江南女性的消费文化》
(1)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英国、明清中国服饰消费的特点。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与传统服饰消费相比,近代中国服饰消费的新趋势。
20世纪70年代前,美国反对200海里的海洋专属经济区划分。80年代,美国则坚持保留海洋专属经济区并强调国际航行和飞越自由。这说明此时期
A. 世界民族主义力量的增长
B. 美苏争霸发生了实质变化
C. 美元金融体系受到了冲击
D. 经济全球化趋势愈演愈烈
据统计,1929-1939年,美国联邦政府年支出从33亿增至45亿美元。到1932年预算赤字约为25亿美元,国债从165亿增加到213亿美元。这说明从胡佛政府到罗斯福执政
A. 赤字经济是新政实施的基础
B. 自由放任经济政策发生改变
C. 国家对经济的干预有连续性
D. 金融改革是应对危机的核心
17世纪后半叶以来,对化石的广泛深入研究将变化的概念和近代时间维度引入了自然界,“自然志”也开始走向“自然史”。这种转变
A. 有利于线性进化观念的产生
B. 否定了基督教的循环历史观
C. 为启蒙运动提供了理论基础
D. 推动了近代英国的能源革命
梭伦制定法律规定,公民有权为自己或其他人的利益,对任何人提出控告;对不关心公共事务的公民要剥夺选举权。该规定
A. 有利于公民意识的形成
B. 促进了直接民主的产生
C. 体现立法过程的随意性
D. 削弱了血缘贵族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