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若夫革命主义为吾侪所昌言,万国所同喻,前此虽屡起屡...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若夫革命主义为吾侪所昌言,万国所同喻,前此虽屡起屡踬,外人无不鉴其用心,八月以来,义旗飚发,诸友邦对之抱和平之望,持中立之态,而报纸及舆论,尤每表其同情,邻谊之笃,良足深谢。临时政府成立后,当尽文明国应尽之义务,以期享文明国应享之权利。

——孙中山1912年《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宣言书》

材料二故辛亥之役,吾人虽能推倒满洲政府,曾不须臾,帝国主义者已勾结军阀,以与国民革命为敌,务有以阻止国民革命目的之进行。十三年来,军阀本身有新陈代谢,而其性质作用,则自袁世凯以于至曹锟、吴佩孚,如出一辙。……北伐之目的,不仅在推倒军阀,尤在推倒军阀所赖以生存之帝国主义。

——孙中山1924年《北上宣言》

(1)根据材料一、二分析孙中山对西方列强认识的变化。

(2)结合所学知识简要分析孙中山认识发生变化的因素。

 

(1)变化:孙中山在《大总统宣言书》中称帝国主义为“友邦”,对其抱有幻想;在《北上宣言》中孙中山认识到“帝国主义者已勾结军阀,以与国民革命为敌”,主张推倒帝国主义在中国的统治。 (2)因素:吸取资产阶级民主革命一再受挫的教训;目睹帝国主义勾结军阀与国民革命为敌;得到中共和苏联的帮助;自身不懈追求真理坚持革命与时俱进的精神。   【解析】试题分析:(1)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尊重材料是做对历史题目的唯一秘籍。而通过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不难发现,孙中山对西方列强认识的变化主要强调从材料一的对西方列强有幻想(诸友邦对之抱和平之望,持中立之态,而报纸及舆论,尤每表其同情,邻谊之笃,良足深谢)。变为材料二的主张推倒帝国主义在中国的统治(北伐之目的,不仅在推倒军阀,尤在推倒军阀所赖以生存之帝国主义)。 (2)孙中山认识发生变化的因素主要强调三个方面的因素,一是孙中山自身的因素,即孙中山自身不懈追求真理坚持革命与时俱进的精,二是西方列强的丑恶嘴脸不断的暴露,即西方帝国主义勾结军阀与国民革命为敌,三是中共和苏联帮助孙中山而推动了孙中山认识发生变化。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北洋政府时期是中国近代史上的一段充满争议的历史。长期以来,官方主流的看法是“北洋军阀反动统治”;如果从大历史视角观察,中华民国是中国历史的正统,故而有少数中性的表述是“北洋军阀统治时期”或“北洋时期”;近年来史学界认为这一时期是近代中国从传统社会向现代社会转型当中的一个特殊阶段,现代化正是在这种新旧交替和冲突中向前发展的。

任选其中一种观点或者自拟观点,运用相关史实进行阐释说明。(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论证充分)

 

查看答案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历史地图承载着丰富的历史信息。根据上图包含的历史信息并联系所学知识,说明“马克思主义普遍真理只有同中国革命具体实践相结合,中国革命才能发展”这一论断。

 

查看答案

1919年5月26日,上海华童公学的许多学生家长收到了同样一份由该校校长发出的通知与通知所述现象有直接关系的史实是(  )

 

    

亲爱的先生:

昨天早晨九时,你的儿子无故缺席,目前仍然缺席。我请你通知我,到底是你儿子自行缺席,抑或是你希望他继续荒废学业。

校长:L.H.泰钠(Turner)

 

A. 反帝爱国运动的高涨    B. 民族工业出现短暂春天

C. 国民政府组织淞沪会战    D. 协约国召开巴黎和会

 

查看答案

1930年2月,中共中央在向全党发出的通知中指出:“一切分散红军,逃避敌人进剿,向偏僻地区发展的观念在现时局势下,便成为极端错误的取消观念。”这说明

A. 中共迫切需要统一军事领导权

B. 党内存在严重的逃避主义倾向

C. 国共两党力量发生了巨大变化

D. 革命道路中国化尚未达成共识

 

查看答案

尼科尔斯基是一位几乎不为人所知的神秘人物,中共“一大”纪念馆都没有他的照片。 下列原始材料,能佐证他出席中共一大的是(  )

A. 1921年l0月开往上海的船票

B. 1919年签发的苏联护照

C. 1921年7月初和马林在上海的合影

D. 1925年向共产国际汇报五卅运动情况的俄文原稿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