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学者认为,从汉代起,先秦儒家高标入世的姿态及对世界冷静理性的思考始有缺失。这种缺失
A. 导致儒家逐步脱离社会实际
B. 使儒学统治地位进一步削弱
C. 与儒学政治地位的变化有关
D. 表明儒家亟须重建信仰理论
墨家主张“兼爱”“非攻”“尚力”“节葬”“节用”,注重认识论、逻辑学、数学、光学、力学等学科的研究。墨家是战国时期有重大影响力的学派,秦汉以后却走向式微。这
A. 导致了中国古代科技逐渐落后
B. 反映了统治政策影响文化走向
C. 体现了生产力发展的必然结果
D. 起因于汉代儒家思想占统治地位
《墨经》对光学、力学、声学都有一定的科学论述,墨家在战国时被称为“显学”。可在此后封建社会时期却基本成为了“绝学”。这一变化是因为墨家
A. 受重实用轻自然传统观念的影响
B. 与儒、道两家核心思想相融合
C. 具有抽象研究建立独立学术体系的意识
D. 学说自身没有科学价值
《礼记·礼运》描绘了我国古代小康社会的理想社会模式,但这种理想的小康社会在古代从未实现过。改革开放后,邓小平在“三步走”战略中提出和使用了“小康社会”这一概念,并将其作为我国经济建设奋斗的阶段性目标。从这一历程可以看出“小康社会”
A. 在社会本质上古今是一脉相承的
B. 体现了当时政府所要实现的目标
C. 都缺乏实现的社会条件
D. 反映了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共同期待
孔子认为:在当时的社会里,只要把不符合周礼所规定的那些人和事物都统统匡正了,就能“名正言顺”,天下太平了。该观点
A. 符合春秋时期社会发展趋向
B. 说明孔子竭力赞同政治改革
C. 揭示当时社会发展中弊端
D. 包含着构建有序的统一思想
孔子把“仁”说成是“至德”,而把“孝悌”“忠信”“礼”等都从属于“仁”的原则之下。以“亲亲”为出发点,认为孝悌是“仁”的根本,又由血亲之爱推及开大。孟子提出“仁义礼智”、“孝悌忠信”,“父子有亲、君臣有义,夫妇有别、长幼有序,朋友有信”。这些均反映出
A. 儒家思想与宗法制相糅合
B. 儒家用仁政掩盖等级秩序
C. 儒家统一信仰和社会规范
D. 儒家用礼义道德遏制人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