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成立之初,提供的是3~5年的贷款。1974年6月增设了为期3~7年的贷款项目,1974年9月增设了为期4~10年的贷款项目,1983年增设了为期5~10年的贷款项目。该变化反映了
A. IMF成立初期的宗旨逐渐发生变化
B. IMF难以消除成员国间的外汇管制
C. IMF成员国国际收支平衡问题凸显
D. 新兴独立国家在二战后大量增加
王绳祖在其主编的《国际关系史》中指出:“重组战后国际经济秩序关键在于建立一个稳定的国际贸易和货币体系,这是英美两国在战时就已经认识到的。就美国而言,这既符合以美国的民主模式改造世界的理想,又是战后美国保持自身经济健康发展所不可或缺的。”基于此,美国
A. 推动了布雷顿森林体系的建立
B. 建立了北约组织
C. 建议成立关税与贸易总协定
D. 主导建立了战后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
据统计,20世纪最后三十年,世界最富裕的5个国家的人均收入增长了75%,最穷困的5个国家增加了206%,世界人口增加了15亿,而绝对贫困总数减少了2亿。这说明全球化
A. 推动了世界整体性进步
B. 实质上是资本的全球扩张
C. 有利于第三世界摆脱贫困
D. 加剧了全球的利益失衡
2015年习近平主席等国家领导人先后多次出席上海合作组峰会。东亚合作领导人系列会议等重大活动;中国还成功举办了亚太经合组织第二十一二次领导人非正式会议。这反映我国的外交政策是
A. 谋求与各新兴民族国家的合作
B. 开展联合国为中心的多边外交
C. 睦邻友好促进周边局势的稳定
D. 积极地开展新型区域合作模式
20世纪60年代初法国在外交上推行戴高乐主义。宣布法围退出北约军事一体化;调整与苏联的关系;与中国建立外交关系等。这说明法国政府
A. 意图确立法国的领导地位
B. 奉行独立自主的外交政策
C. 努力构建一个统一的欧洲
D. 脱离了资本主义阵营
在美国新罕布什尔州的布雷顿森林庄园要解决的问题,一是能否有一种近乎统一的全球货币;二是在不可能建立全球货币的情况下,能否保持各主要币种之间的汇率稳定,从而实现近似国际货币的效果。“尽管形式上是多边的,在实际的操作中,布雷顿森林体系是高度集中的。”这里的“高度集中”意味着
A. 美国拥有该体系的主导权
B. 西欧各国仍有最大影响力
C. 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形成
D. 该体系的运作背离了经济自由化原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