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第一条第七款:一切征税议案应首先由众议院提出,但参...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第一条第七款:一切征税议案应首先由众议院提出,但参议院可以如对其它议案一样,提出或同意修正案。经众议院和参议院通过的法案,在正式成为法律之前,须呈送合众国总统;总统如批准,便须签署,如不批准,即应连同他的异议把它退还给原来提出该案的议院,该议院应将异议详细记入议事记录,然后进行复议。

第九款:除非经法律规定拨款,不得从国库提取款项。

第十款:各州不得缔结任何条约、结盟或组织邦联;不得对民用船只颁发捕押敌船及采取报复行动之特许证;不得铸造货币。

——摘自美国1787年宪法

材料二 《临时约法》违背了孙中山的建国理念和同盟会的革命方略。辛亥前,孙中山一直主张革命成功后实行美国政体,《组织大纲》集权于总统完全符合他的意愿。“革命方略”对推翻清朝后的制宪进程作过合理的安排,准备循序渐进,分三期完成宪政……(辛亥后)见让位于袁,便另订《临时约法》,集权于责任内阁,限制总统权力,且要袁立行宪政。其后,南北混战,武夫称雄,《临时约法》,终成废纸。

——摘自《南方周末》:《<临时约法>为什么会成为废纸》

材料三    目前中国正在进行当代最伟大的社会实践……中国定将实现一种特殊的民主,这种民主将考虑到这个大国的社会、文化和经济特点。这种亚洲‘社会主义民主’所涉及的是史无前例地继续思考,不是抽象的复制西方资产阶级民主。

——《人民日报》评论员文章《鲜明的特色,独创的优势》

(1)材料一中的条款体现了美国宪法的哪些政治原则?从资本主义法律发展的角度,指出该宪法的历史意义。

(2)根据材料二,如何理解“《临时约法》违背了孙中山的建国理念”?结合民国初年的政治形势,指出《临时约法》“终成废纸”的原因。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中国“特殊的民主”的基本框架。综合上述材料,谈谈你对构建民主制度的认识。

 

(1)原则:分权制衡、法治原则、联邦制原则。 意义:1787年宪法是近代世界第一部成文宪法,其立法原则为后世所借鉴。 (2)孙中山的建国理念是仿效美国实行总统共和制,而《临时约法》规定临时政府实行议会共和制(责任内阁制);孙中山的建国理念是渐进完成宪政,《临时约法》是立行宪政。 原因:辛亥革命没有完成反帝反封建任务,民国政权为北洋军阀控制。 (3)基本框架: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政治协商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和基层民主制度。 认识:民主制度存在着多样性,我们在构建民主制度时,应充分考虑历史传统、社会发展水平、文化观念等因素,建立适合本国国情的民主制度。 【解析】试题分析:第(1)问,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美国宪法的分析与理解。回答时注意联系所学的1787年宪法的内容及材料归纳总结。材料“一切征税议案应首先由众议院提出,……经众议院和参议院通过的法案,在正式成为法律之前,须呈送合众国总统;总统如批准,便须签署,如不批准,……然后进行复议”体现了分权原则;材料“……除非经法律规定拨款,不得从国库提取款项。”体现了法治原则;材料“……各州不得缔结任何条约、结盟或组织邦联;不得对民用船只颁发捕押敌船及采取报复行动之特许证;不得铸造货币。”体现了联邦制原则。联系所学回答历史意义。 第(2)问,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孙中山建国理念与《临时约法》关系的的分析与认识。回答时注意联系材料“……孙中山……对推翻清朝后的制宪进程作过合理的安排,准备循序渐进,分三期完成宪政……(辛亥后)见让位于袁,便另订《临时约法》,集权于责任内阁,限制总统权力,且要袁立行宪政。”归纳第一小问。联系材料“其后,南北混战,武夫称雄,《临时约法》,终成废纸。”及所学回答回答后一小问。 第(3)问,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新中国民主政治建设分析与认识。回答时注意结合材料“这种亚洲‘社会主义民主’所涉及的是史无前例地继续思考,不是抽象的复制西方资产阶级民主”及所学的新中国的民主政治建设成就归纳总结。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下表是1787年5月美国制宪会议的参会者情况,经过妥协让步,产生了被美国人民奉为《圣经》的宪法。这反映了1787年美国宪法( )

A. 体现了天赋人权学说    B. 宣扬了人人平等观念

C. 强调实际的集团利益    D. 协调了各阶层间矛盾

 

查看答案

下表反映了英国部分年份经济主要部门的收入变化(单位:万英镑),这一变化带来的影响是

A. 工业革命完成,阶级矛盾趋于缓和

B. 地主阶级消亡,王权开始受到削弱

C. 资产阶级壮大,责任制内阁出现

D. 社会结构变动,议会改革势在必行

 

查看答案

美国1787年宪法曾规定,在总统选举中得票第二多的人任副总统。但其结果可能造成来自对立党的两个人担任国家的两个最高选举职位,让人感到很不合理,于是1804年通过的宪法第十二条修正案对该选举制度进行改革,避免了这种局面的出现。由此可见,这一改革

A. 否定了联邦宪法的权威性

B. 践行了人民主权思想

C. 协调了国家行政权力分配

D. 体现了三权分立体制

 

查看答案

1841年,维多利亚女王接受了这样的现实:必须接受反对党政府组阁,必须在政党政治中保持中立,不以个人好恶决定首相和内阁成员的人选,而必须尊重议会选举的结果。这主要表明英国

A. 议会主权的原则开始确立

B. 工业资产阶级加紧控制议会

C. 责任内阁制的原则得以完善

D. 内阁脱离了与国王的政治联系

 

查看答案

英国在1867年扩大选举权后,仍旧只有不到一半的成年男性居民获得这种权利。而德意志在帝国成立的1871年就有一半的民众参加了议会选举。这显示出德国

A. 政治民主化水平远远高于英国

B. 人民享有充分的民主政治权利

C. 政治民主建设取得一定的成果

D. 议会逐渐成为国家权力中心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