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李斯比较,董仲舒要高明得多,他以‘六经为指针,寻找到了与地主制经济、宗法专制君主政体比较相吻合的文化形态。”董仲舒的这种“文化形态”特点是
A. “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B. “以法为教”“以吏为师”
C. “三教合一”“春秋一统”
D. “尊儒尚法”“天人合一”
先秦典籍中,医字写作“毉”。中医形成之后,针砭药石成为治病的主要方法,“毉”字也逐渐被“醫”,字取代。“醫”下的“酉”字,是药罐子的象形。据此可以推断
A. 中医发展与巫术相辅相成
B. 中医经历了从巫术到科学的演化
C. 中医源自巫术而缺乏科学
D. 汉字演化伴随着科技发展而变化
“稷下学宫”是战国时期齐国办的高等学府,它容纳了当时诸子百家中的各个学派,高潮时期稷下先生与学生多达一千余人。李斯、韩非等曾来稷下游说和进行学术访问,荀子担任过稷下学宫的祭酒。凡到稷下学宫的文人学者不论其学术派别、政治倾向都可自由发表见解。“稷下学宫”的创办与发展反映了战国时期
A. “百家争鸣”现象的兴盛
B. 私学是官学的重要补充
C. 儒家思想主导稷下之学
D. 齐国招贤纳士终成霸主
孔子说:“智、仁、勇三者,天下之达德也。”苏格拉底则说:“美德即知识。”由此说明孔子和苏格拉底都认识到人的
A. 教育培养美德的重要作用
B. 价值取向完全取决于智慧
C. 人文精神高于神灵的价值
D. 美德与智慧间的内在联系
钱穆认为古代中国:“总观国史,政制演进,约得三级:由封建而跻统一,一也;由宗室、外戚、军人所组之政府,渐变而为士人政府,二也;由士族门第再变而为科举竞选,三也。”材料中所指出的古代中国“政制演进”趋势的实质是
A. 官僚政治逐步取代贵族政治
B. 中央集权的逐步确立与加强
C. 国家统一是历史的发展主流
D. 小农经济日益占据主导地位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中世纪的西方封建国家中,与君权平列的有教权。君权是世俗权力,管辖世俗界,教权是精神权力。·····一个封建君主如果侵犯了封臣的权利,封臣就可以不对封主尽义务。……西方封建时代并无近代意义的立法概念,法律是古老的习惯法。所谓习惯法,就理论上讲,就是法律来自社会,而非出自君权。
—吴于鹰《中西启蒙运动的比较》
材料二 古代时期希腊人把专制政体看成带有非希腊特征的一套体制,即亚洲人习惯的王权形式。18世纪欧洲政治思想讨论中的一个核心主题就是专制政体,孟德斯鸠是西方思想家中第一个将中国划入“专制政体”的。20世纪50年代,视中华帝国为“专制政体”成为西方学界的流行观点。
随着工业革命与西方资本主义的全球扩张,包括“中国专制说”在内的西方学说,随着西方的商品,一同被输送到世界各地。19世纪末20世纪初,这种观点传入中国。谭嗣同在1896年完成的《仁学》中说,“两千年来之政,秦政也,皆大盗也”,对秦汉以下的中国政治持全盘否定态度。此后……都将从秦始皇开始到20世纪初延绵不绝的中国的政治体制一并视为专制政体。
—摘编自侯旭东《中国古代专制说的知识考古》
(1)依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15世纪左右中国和西方政治状况的区别。
(2)材料二中不同时期的西方人把中国(亚洲)描绘成专制政体的主要目的是什么?分析19世纪末20世纪初“中国专制说”得以在中国广泛传播的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