尼尔·福格森在《文明》一书中说:“到1913年,西方帝国主宰了世界。仅占世界土地面积10%的11个宗主国,管辖着超过一半的世界。估计有57%的世界人口生活在这些帝国,经济产值约占世界的4/5”。产生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是
A. 西方列强的殖民扩张
B. 两次工业革命的开展
C. 交通通讯技术的进步
D. 欧美列强主导了世界
有人指出,影响1787年美国制宪代表的除了英国的政治体制,洛克、孟德斯鸠的分权学说外,最为重要的,当数古希腊、罗马时期的城邦民主与共和立国经验。这一言论表明1787年宪法
A. 脱胎于英、法两国的体制
B. 成为欧洲政治经验的产物
C. 实践了启蒙思想家的设想
D. 以古希腊罗马政治为蓝图
“西方近代发生了两次思想解放运动,十六世纪是文艺创新的世纪,十八世纪则是思想创新的世纪”。从西方近代社会的发展趋势看,材料中的“思想创新”相对于“文艺创新”而言,其体现的最大价值在于
A. 倡导人的理性代替个性
B. 强调人的价值至高无上
C. 提出资本主义政治构想
D. 顺应了近代社会的转型
“共产党人这时在中国东南部进行活动,他们从民众中取得力量,并通过没收和分配大地产的有条不紊的政策,通过深入细致的宣传工作,从贫苦农民那里得到支持。”材料中中共得到贫苦农民支持是因为
A. 纠正右倾错误
B. 领导秋收起义
C. 转移工作重心
D. 开展土地革命
下图信息可以用来说明
A. 民国初期纺织业迅速发展
B. 纺织产品的出口量增加
C. 民国初期轻工业发展放缓
D. 重工业受到政府的重视
闻一多先生于1925年在《七子之歌·台湾》中写到“母亲,我要回来,母亲!”;爱国诗人余光中先生于1972年在《乡愁》中写到“小时候,乡愁是一枚小小的邮票,我在这头,母亲在那头。”下列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A. 两首诗歌创作背景基本相同
B. 与母亲分离都因民族矛盾
C. 诗人的愿望都未能得到实现
D. 诗人都渴望实现国家统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