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51年英国政府规定有些北美殖民地的土产如食糖、烟草、棉花与靛青等只可供应英国;凡是产品输入英国,只能由英国船只或输入地区的船只运送,从英国出口的商品,只许由英国船只运送。上述规定
A. 削弱了西班牙在北美的势力 B. 打击了荷兰的商业霸权地位
C. 成就了英国世界工厂的地位 D. 巩固了资产阶级革命的成果
历史是人们在时间中的经验,但是那种经验却是发生在地理的空间之中。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在希腊和罗马的影响下,地中海地区成为紧密结合的一体化社会。希腊人的殖民地在地中海和黑海沿岸星罗棋布,他们的商船刺激了各地之间的商业和文化交流。……在希腊文化和经济遗产的基础上,罗马人着手建立了共和国,继而建立了帝国。
——(美)杰里·本特利《简明新全球史》
材料二1488—1763年欧洲海外活动大事年表
1488年,迪亚士达到非洲好望角。 1492年,哥伦布达到美洲。 16世纪初,葡萄牙在非亚洲建立殖民据点。 16世纪中期,西班牙成为拉丁美洲殖民帝国。 1588年,英国打败西班牙“无敌舰队”。 17世纪初,英法荷先后成立东印度公司。 | 17世纪,荷兰成为世界“海上马车夫”。 1651年,英国颁布《航海条例》。 1652—1674年,先后爆发三次荷战争。 1763年,英法“七年战争”,英国取得法国在北美洲殖民地和向西属美洲殖民地贩卖奴隶权。 |
材料三英国在工业化上的垄断地位并没有持续太久。积极进取的企业家们认识到,在外国的土地上存在着有利可图的机会,于是绕开政府的规定向海外出口机器与核心技术。此外,欧洲和北美的商人尽其所能学习英国的工业技术,……他们还从岛上走私先进的机器。1825年英国取消机器出口的禁令,工业化逐渐传播到了法国、德国、比利时和美国。
——据杰里·本特利赫伯特·齐格勒《新全球史》整理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概括古希腊罗马时期地中海地区社会一体化的原因(不得照抄材料)。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古希腊在欧洲民主政治和人文精神发展历程中的地位。
(2)有人认为1500年左右,大西洋由“一道栅栏”变成“一座桥梁”,根据材料二,从活动方式和范围两个角度,概括1488—1763年欧洲海外活动的主要特点。
(3)根据材料三,概述第一次工业革命空间变化的原因。
餐饮的变化是一个时代的缩影,从中可见社会变迁的轨迹,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饮食者,天理也,要求美味,人欲也。”
——《朱子语类·卷十三》
中世纪的西方人会因为吃了额外的羊排或第二碗米饭而惊醒、而悔恨……因为“贪吃”乃反上帝的罪行。
——易大经《贪吃文化与美食文化》
材料二下表是一位英国御厨为国王开出的“圣诞节布丁”的配方(部分)
原料(配方) | 产地 |
1磅无籽葡萄 | 澳大利亚 |
1磅带籽葡萄干 | 南非 |
1磅红糖 | 西印度群岛 |
1把布丁香料 | 印度 |
6盎司苹果泥 | 加拿大 |
8盎司面粉 | 英国 |
——摘编自【英】尼尔·弗格森《帝国》
材料三在口粮和副食品极为缺乏的情况下,1960年8月,(我国)政府号召各地以玉米和小麦根粉、玉米杆粉、橡子面粉、叶蛋白、人造肉精等各种代食品补充口粮的不足,克服困难,渡过灾荒。
——摘自何理主编《中华人民共和国史》
材料四美国中餐馆数量统计柱状图(图六)(节选)
(注:统计数据表明2006年在美中餐馆数量超过麦当劳等3家本土快餐店数量总和)
——摘编自刘海铭《美国华人餐饮及其文化认同》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结合所学知识归纳朱熹与中世纪西方人关于饮食方面的共同认识,并分析二者的本质区别。
(2)材料二反映了世界历史发展呈现何种趋势?形成这种趋势有哪些历史因素?
(3)结合所学知识,归纳分析出现材料三所述历史现象主要原因。
(4)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材料四图六中2006年与1949—1959年相比中餐馆在美国大幅增加的经济原因有哪些?
思想的多元化和世俗化是人类走向现代化过程中的特点之一,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启蒙运动标志着国家和社会从教权桎梏下得到解脱,标志着以世俗性为主要特征的文化正在兴起。现代社会生活的理论和规范,不再出自圣经启示或教会权威,而凭借自然理性和
社会经验独立得出。启蒙运动以及18世纪以来现代文化的一个基本特点,就是西方文明和教会权威和神学教条日益分道扬镳。
——詹姆斯·C·利文斯顿《现代基督教思想》
材料二信仰自由为文明国家所保障,宗教问题应由个人自决,不容旁人强迫……教会学校也不过是私立学校的一种,文明国家大半允许私立学校存在,作种种试验,以谋改良进步……宗教教育也是道德教育的一种试验,宗教的本质不过是劝人为善,学道爱人,并无政治侵略的意义在内,似无绝对不准存留的必要。
——1925年(朱经农)《为国家主义的教育问题答复陈启天君》
材料三教会学校是亡国奴的铸造厂,基督学校是侵略中国的杀人地。勿为人奴隶,而置亡国于不顾!
——1925年潮州学联会出版《收回教育权运动特刊》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归纳指出启蒙运动后西方文化的发展趋势,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形成这种趋势的历史背景。
(2)20世纪20年代,在中国兴起了“收回教育权运动”。即主张“教育与宗教分离”、“反对丧失民族性的教会教育”和“取缔外国人在华办教育”等。指出材料二、三对这一事件的认识的差异,结合时代背景,简析“收回教育权运动”兴起的原因。
某学者在谈及当今国际格局发展特点时指出,所谓的“极”是分层次的,如印度和东盟,也许够不上世界力量中心,但它们完全称得上是南亚和东亚的一极,在地区事务中的作用不亚于某些世界级大国。这说明
A. 多极化格局具有区域性和国际性双重性质
B. 超级大国无力控制区域性霸主国家或集团
C. 在区域范围内也有“多极化”现象的出现
D. 任何国家或区域集团都可能成为区域一极
图五是《苏联和中国的粮食产量(1950~1984)示意图》。读后对比图中①②两个历史阶段中中苏粮食产量状况,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导致这种状况形成的主要因素是
A. 自然灾害
B. 人口因素
C. 国家政策
D. 国际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