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表是新中国第一、二届全国人大代表构成人员与比例情况。以下各项是对此表的理解,正确的是
届数 | 第一届 | 第二届 |
代表总人数 | 1226 | 1226 |
中共党员 | 68(占比54.5%) | 708(占比57.7%) |
民主党派 | 274(占比22.3%) | 284(占比23.2%) |
无党派 | 284(占比23.2%) | 234(占比19.1%) |
A. 代表包括各党派与无党派代表
B. 巩固了新生的社会主义政权
C. 体现了社会主义多党制原则
D. 反映了中共领导的多党合作政治协商制度
下列史实与结论之间逻辑关系正确的是
选项 | 史实 | 结论 |
A | 《共同纲领》颁布 | 社会主义制度建立起来 |
B | 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召开 | 完善了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 |
C |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确立 | 巩固了祖国统一和民族团结 |
D | 十一届三中全会上法制建设方针的确立 | 标志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形成 |
A. A
B. B
C. C
D. D
1963年,周恩来总理将对台政策归纳为“一纲四目”。“一纲”是指台湾必须回到祖国的怀抱。“四目”则是具体的操作方案:台湾回归祖国后,除外交必须统一于中央外,当地军政大权、人事安排等“悉委于”蒋介石,由蒋介石安排等。该政策
A. 结束了两岸之间的军事抗衡
B. 打破了两岸之间的隔绝状态
C. 宣告了祖国统一方针的确立
D. 体现了原则性与灵活性统一
1954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肯定了中国共产党在国家中的领导地位,以及中国和苏联牢不可破的友谊,但却没有关于政协组织的规定。究其原因,主要在于.
A. 政协代行人大职权的职能即将结束
B. 政协是中共领导下的统一战线组织
C.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已基本形成
D. 政协组织的职能已被人大完全取代
知名报人徐铸成回忆:“回想起那时,共产党和民主党派人士平等相待,赤诚相见,各路英豪济济一堂,各抒己见。共商建国大计,每人都有知无不言,言无不尽之感,与刚刚结束的那个旧时代相比我真切地感到了民主的滋味。”材料反映的是( )
A. 全国政协第一届全体会议的民主精神
B. 新中国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宪法诞生
C.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切实保障人民民主
D.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已经得到正式确认
由大陆、台湾、香港的57位学者共同撰写的《两岸新编中国近代史》已在大陆出版。两岸史家就其各自所熟悉的专长研究领域,在充分尊重史料的基础上,本着承认差异性的原则,共同撰写。该丛书的编纂体现了
A. 价值判断高于史实判断
B. 史学交流赖于经济交流
C. 历史共识需要相互包容
D. 两岸史家价值观念趋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