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在公元前4世纪前后的古希腊和中国,梭伦和商鞅结合各自国情,厉行改革,推动社会进步...

在公元前4世纪前后的古希腊和中国,梭伦和商鞅结合各自国情,厉行改革,推动社会进步。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他(梭伦)拒绝了穷苦农民重新分配土地的要求,而是采取政策为丧失土地的农民安排其他职业,如从事贸易和其他工作。他大力推动货币的使用和商业的发展。从此,雅典的货币、陶器、和橄榄油充斥地中海地区,雅典的财富迅速增加,贫困不复是阿提加平原上(雅典地区)的主要问题

——周洪祥《雅典民主与梭伦经商考》

材料二梭伦还必须面对雄心勃勃的新贵——那些人来自平民家族,对所谓“好父亲”集团的世袭贵族垄断特权耿耿于怀

——【美】波默罗伊等《古希腊政治、社会和文化史》

材料三:故治国者欲民之农也。国不农,则与诸侯争权不能自持也,则众力不足也……事商贾,为技艺,皆以避农战;民以此为教,则粟焉得无少,而兵焉得无弱也……苟能令商贾技巧之人无繁(多),则欲国之无富不可得也

——摘自《商君书》

(1)材料一反映了梭伦改革哪一措施?据材料一、二,结合所学知识,从权利分享的角度,指出梭伦是如何缓释新贵的“耿耿于怀”的。

(2)材料三反映了商鞅变法的什么经济思想(或政策)?据材料三,概括“事商贾”带来的危害。

(3)综合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商鞅变法和梭伦改革对各自政治体制带来的不同影响。

 

(1)措施:鼓励发展工商业。缓释途径:确立财产等级制度;设立四百人会议。 (2)经济思想:重农抑商。危害:导致农业劳动力减少,影响农业生产和兵源;难以实现富国强兵,在诸侯争霸中将处于不利地位。 (3)影响:梭伦改革为雅典民主政治奠定基础;商鞅变法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建立奠定基础。 【解析】(1)本题据材料一“大力推动货币的使用和商业的发展”并结合所学知识即可从鼓励发展工商业的角度回答这反映了梭伦改革哪一措施。再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即可从财产等级制度、四百人会议等方面指出梭伦是如何缓释新贵的“耿耿于怀”的。 (2)本题据材料三“苟能令商贾技巧之人无繁,则欲国之无富不可得也”并结合所学知识即可从重农抑商的角度回答这反映了商鞅变法的什么经济思想。再据材料三“事商贾,为技艺,皆以避农战;民以此为教,则粟焉得无少,而兵焉得无弱也”,即可从农业劳动力减少、难以实现富国强兵等方面概括“事商贾”带来的危害。 (3)本题综合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即可从雅典民主政治的基础、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建立的基础等方面指出商鞅变法和梭伦改革对各自政治体制带来的不同影响。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中世纪后期,神学在西欧学校教育中的统治地位发生变化。一些新的学校特别注重对学生德智体美的教育。古典文学和自然科学课程的地位明显提高。

——据《外国教育史》

材料二清代新建的书院达781所,其中民办占9.65%,官办占78.74%,其他占11.61%洋务运动后,书院“假西学为中学之助,即以每穷西学之源”“西学自当以中学为本而提纲挈领。”在晚清重臣张之洞设立的经心、尊经、广雅等书院中,传统经史之学占主要地位,也逐渐传播西学。甲午战后,书院仍然固守传统教育模式,以经史之学为主,以培养科举人才为取向,落后于时代需要。1901年,清廷再次发布上谕,改书院为学堂。至此,书院开始退出历史舞台,被学堂及新式学校所替代。

——摘编自韩凌燕《传统书院在近代的变革》等

(1)材料一反映了当时怎样的社会思潮?这一思潮出现的历史背景是什么?

(2)根据材料二,概括近代中国教育发展的特点,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形成的原因和影响。

(3)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并谈谈你对教育改革与社会发展的关系的认识。

 

查看答案

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中西启蒙思想

中国明清之际进步思想家的观点

法国18世纪进步思想家的观点

黄宗羲认为“缘夫天下之大,非一人之所能治……天子之所是未必是,天子之所非未必非,天子亦遂不敢自为非是,而公其非是于学校。”

孟德斯鸠认为“当立法权和行政权集中在同一个人或同一个机关之手,自由便不复存在了……如果司法权不同立法权和行政权分立,自由也就不存在了。”

顾炎武提出“人君之于天下,不能以独治也……以天下之权寄天下人”的主张。

伏尔泰认为“人们本质上是平等的”,要求人人享有“自然权利”,主张人人在法律面前平等,认为最好的政治形式就是英国式的开明君主政治。

王夫之认为“以天下论者,必循天下之公,天下非夷狄盗逆之所可私,而抑非一姓之私也。”

卢梭认为“社会契约就是共同意志的体现,代表所有人的权利和自由。这是至高无上的人民主权,不可侵犯。”

 

 

材料二创建合众国的那一代人——华盛顿、杰斐逊与富兰克林等,无一不是启蒙思想的继承者。他们把新大陆作为“自由与自治”的试验场。接着,理性与自由的信念推动了工业革命的深入。

——摘编自梁霄羽《极简美国史》等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中国和法国进步思想家的主张有何共性?

试从社会转型角度来阐述明清之际的思想批判和欧洲启蒙运动分别产生的影响。

(2)根据材料二,结合所学知识,概述“那一代人”所进行的“实验”是怎样实现“自由与自治”的。

(3)综合以上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思想与社会发展的关系。

 

查看答案

1943年,好莱坞拍摄反映苏联的电影,如《光荣的日子》、《出使莫斯科》等;1948年,拍摄反映苏联的电影,如《铁幕背后》、《红色威胁》等。这一变化反映了

A. 美苏“冷战”的开始

B. 美苏由盟友走向对抗

C. 好莱坞拍摄影片需经政府同意

D. 好莱坞影片受大众审美观影响

 

查看答案

列夫·托尔斯泰被列宁誉为“俄国千百万农民在俄国资产阶级革命快到来时候的思想和情绪的表现者”。材料表明,托尔斯泰是

A. 农民运动的引领者    B. 资产阶级革命的倡导者

C. 批判现实主义作家    D. 伟大的无产阶级文学家

 

查看答案

1835年,美国巴尔的摩、波士顿、纽约、布鲁克林和新奥尔良的煤气公司,为一些工厂以及少数有钱人的私人住宅提供照明。四十年后煤气公司达到四百多家,但街道煤气照明依然限于大城市,住在小城镇和农场的美国人仍依仗蜡烛和油灯。这反映了

A. 美国农村更注重环境保护

B. 电的广泛运用造成煤气照明的衰弱

C. 城市化有利于新技术推广

D. 第二次工业革命美国工业发展迟缓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