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卫鞅对曰:“夫国不富,不可以用兵,兵不强,不可以...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卫鞅对曰:“夫国不富,不可以用兵,兵不强,不可以摧敌。欲富国,莫如力田,欲强兵,莫如劝战。”

材料二鞅对曰:“夫富强之术,不得其人,不行;得其人,而任之不专,不行;任之专而惑于人言,二三其意,又不行。”

(1)根据材料一,商鞅变法的根本目的是什么?他是怎样“力田”“劝战”的?

(2)根据材料二,商鞅认为变法成功的条件有哪些?结合史实指出商鞅新法能在秦国长行不废的根本原因。

 

(1)根本目的:富国强兵;力田:废除井田制,奖励耕战。劝战:废除世卿世禄制,奖励军功,实行连坐制。 (2)条件:统治者知人善任并坚定支持变法。根本原因:变法顺应了时代发展的趋势。   【解析】(1)第一小问,根据材料一“夫国不富,不可以用兵,兵不强,不可以摧敌”可以得出富国强兵。第二小问,结合商鞅变法经济、军事措施可以得出力田:废除井田制,奖励耕战;劝战:废除世卿世禄制,奖励军功,实行连坐制。 (2)第一小问,根据材料二“夫富强之术,不得其人,不行;得其人,,而任之不专,不行;任之专而惑于人言,二三其意,又不行”可以知道,商鞅变法成功的条件是得人善任并坚定支持。第二小问,结合所学可以知道,变法顺应了时代发展的趋势。 参考答案如下: (1)根本目的:富国强兵; 力田:废除井田制,奖励耕战。劝战:废除世卿世禄制,奖励军功,实行连坐制。 (2)条件:统治者得人善任并坚定支持。根本原因:变法顺应了时代发展的趋势.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商鞅变法)其中究竟有哪些新东西呢?第一次变法条令,其中只有关于什伍连坐、奖励耕织,以及对“事末利及怠而贫者”实行严厉处罚的内容,算是独创的。其他如奖励军功、发展一家一户的小农经济、确立等级爵位制的改革,当初齐、楚、燕、赵、魏、韩亦各皆然。商鞅的第二次变法条令,也是各国都已实行过了的。

——程念祺《国家力量与中国经济的历史变迁》

材料二“简而言之,商鞅改革的目的就是建立一个能够对其全部人口实施总体性控制的中央集权的科层制国家,建立这样一个国家的主要意图在于最大程度地从社会中汲取人力与物质资源以更有效率地进行战争。商鞅在他的文章中曾经对农业生产与战争的关系作了直截了当的表述,他认为对农业生产予以更多重视不仅能够提高农业生产能力,而且能造就一个易于控制和易于进行战争动员的农民群体。”

——赵鼎新《东周战争与儒法国家的诞生》

(1)依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商鞅的“独创性措施”对秦国的贡献。

(2)有人说“商鞅变法是一次典型的‘国进民退’式改革”,依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此说法的认识。

 

查看答案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太史公曰:商君,其天资刻薄人也。迹其欲干孝公以帝王术,挟持浮说,非其质矣。且所因由嬖臣,及得用,刑公子虔,欺魏将卬,不师赵良之言,亦足发明商君之少恩矣。余尝读商君开塞耕战书,与其人行事相类。卒受恶名于秦,有以也夫。

——司马迁《史记·商君列传》

材料二及秦孝公用商君,坏井田,开阡陌,急耕战之赏。虽非古道,犹以务本之故,倾邻国而雄诸侯。然王制遂灭,僭差无度;庶人之富者累巨万,而贫者食糟糠;有国强者兼州域,而弱者丧社稷。

——班固《汉书·食货志》

材料三秦固天下之强国,而孝公亦有志之君也,修其政刑十年,不为声色畋游之所败,虽微商鞅,有不富强乎?秦之所以富强者,孝公务本力穑之效,非鞅流血刻骨之功也。而秦之所以见疾于民,如豺虎毒药,一夫作难而子孙无遗种,则鞅实使之。

——苏轼《东坡志林·论商鞅》

材料四商鞅变法则是战国变法运动中的最辉煌篇章。作为战国各国变法中最为全面、最为彻底的一次变法,商鞅变法规模大、措施全、历时久、推行力度大,取得大的成功。变法是一场封建化运动,推动了秦国的社会转型。废除了旧的经济、政治制度,建立了全新的经济、政治体制,从而顺应了时代发展的潮流。

(1)据材料一,指出司马迁评价商鞅的视角。这一视角会对商鞅变法的评价带来什么局限性?

(2)据材料二,指出班固评价商鞅变法的视角。史学界认为,班固的史学评价观较为落后。请依据材料二说明理由。

(3)材料三中,苏轼对商鞅变法的评价有何偏差?

(4)材料四肯定商鞅变法的最主要依据是什么?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商鞅变法所废除的“旧的经济、政治制度”。

 

查看答案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在战国时期,正是基于商鞅和秦孝公等顺应了时代潮流,勇于改革,大胆变法,才为秦国最终奠定了大一统伟业。

——《重大改革》

材料二历史不能重演,商鞅变法的恶果是不能以秦国暂时强大来抵消的。商鞅式的强国之法趋人步入功利追逐,必然导致日后的治理危机,社会不和谐而崩溃之日近矣

——《再评商鞅》

(1)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商鞅变法在经济方面的措施并概述其意义。

(2)材料一、二对商鞅变法的评价角度有何不同?综合两则材料,从史学研究视角,你认为应如何评价历史事件?

 

查看答案

商鞅变法使得秦国完成富国强兵统一六国的目标。请写出富国、强兵、集权这三个方面的具体措施。(每个方面两点即可)

 

查看答案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为田开阡陌封疆”是商鞅变法中的重要举措,对它的基本含义,史学界通常的解释是:废除井田制,承认土地私有,并允许土地自由买卖。其主要依据是《汉书·食货志》所记载的董仲舒之言:“除井田,民得买卖”“坏井田,开阡陌”。

历史上也有人认为“开阡陌”实际上是“置阡陌”,《汉书·王莽传》载区博之言:“(秦)故灭庐井而置阡陌。”《通典·食货典序》亦云:“(商鞅)隳经界,立阡陌。”

有当代学者认为“开阡陌封疆”指的是国家向农民授田之后,“设立阡陌封疆,不许私自更动”。

材料二宗室非有军功论,不得为属籍。明尊卑爵秩等级,各以差次名田宅,臣妾衣服以家次。有功者显荣,无功者虽富无所芬华

——《史记·商君列传》

材料三民本,法也。故善治民者,塞民以法……不刑而民善,刑重也。刑重者,民不敢犯,故无刑也。而民莫敢为非,是一国皆善也

——《商君书·画策第十八》

(1)上述材料表明,古往今来对“为田开阡陌封疆”有不同的解释,但这些解释又有本质的共同点,其本质的共同点是什么?商鞅的这一变法举措产生了怎样的历史影响?

(2)有人说,商鞅变法通过限制特权来追求社会的公平与公正。材料二是如何体现的?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保障这一思想实现的方式。

(3)材料三反映了商鞅怎样的治国思想?其出发点是什么?你如何评价?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