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德国哲学家雅斯贝斯认为,公元前8世纪至前3世纪在中国、印度、希腊都曾有过思想文化...

德国哲学家雅斯贝斯认为,公元前8世纪至前3世纪在中国、印度、希腊都曾有过思想文化的飞跃,是人类精神的觉醒时期,他称之为“轴心时代”。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柏拉图认为各个阶层对待财富的态度应该不同。在理想国中,统治阶级即国王和护卫者“除了绝对的必需品之外”不得有任何财产,而对被统治阶级来说,却并不要求其放弃私人财产。他的理由是“统治阶级如果嗜好金钱与财产,他们必将腐败。而生产阶级成员就其本性而言必然有此嗜好,将不会急于篡夺统治者的位置,因为这会妨碍他们积累财富”。被统治阶级的责任和价值就在于供应统治阶级以生活资料,使这些人专心治国,这样才能达致城邦的最大善。

与柏拉图类似,孔子对各个阶层财富观的具体要求是不同的。就国君而言,孔子认为应该只“言义而不言利,为人君,止于仁。”国君乃天下财富的最高所有者,“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所以“国不以利为利,以义为利。”国君的利就是义。就各级官吏而言,孔子主张不仅言义,而且言利。因为,“士之仕也,犹农夫之耕也”。官吏需要依靠俸禄来养家糊口。然而,官吏求“利”必须合乎道义,即君子“仕则不稼”、“不尽利以遗民。”就一般的平民而言,孔子主张求利、致富,但同时又要为他人着想,“富而好礼,富而好仁。”

材料二       雅斯贝尔斯还有一句话,我觉得非常重要,他讲“人类一直靠轴心时代所产生的思考和创造的一切而生存,每一次新的飞跃都回顾这一个时期并被它重新燃起火焰”,这个论断在历史上已经有多次可以得到证明了。          

——摘编自汤一介《中国传统文化对当今人类社会之贡献》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东西方先哲财富分配观的异同并简析其形成的原因。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阐述对汤一介所说“人类一直靠轴心时代所产生的思考和创造的一切而生存,每一次新的飞跃都回顾这一个时期并被它重新燃起火焰”的认识。

 

(1)相同:不同阶层对待财富态度不同;统治者应以维护国家秩序而不是积累财富为目的;承认被统治者追求财富的正当性。原因:两者都代表奴隶主贵族的利益。不同:柏拉图从理想政治秩序构建角度勾画不同阶层对财富的态度。孔子从道德伦理角度要求不同阶层在财富态度上遵守礼的规定。成因:柏拉图不满于城邦民主政治,希望构建理性的理想国。柏当时的社会建立在商品经济基础上,柏时代的人文主义关怀更关注大众利益;孔子意图恢复西周的社会制度,孔子建立在农耕经济的基础上,孔提倡礼乐等级。 (2)认识:轴心时代是人类思想文化的源头,人类文明在继承中才能创新和发展,每一次新的飞跃,都是在新的高度传承人类的文明。欧洲的文艺复兴借用古希腊罗马的人文主义成就使欧洲文明重新燃起了光辉;中国的宋明理学,是在印度佛教冲击下,再次回归到先秦的孔孟,从而把中国本土的哲学提高到一个新水平;孙中山先生在学习西方文化的同时,吸取了中国儒学的民本思想和大同理想,创立了三民主义指导辛亥革命,实现中国20世纪第一次巨变;在战争不断、恐怖主义盛行,生态危机的当今世界,儒家的和谐思想,道家的崇尚自然的思想受到了人们的极大关注。 【解析】(1)第一小问相同依据材料一“各个阶层对待财富的态度应该不同”的信息从统治阶级对于财富态度”归纳回答,原因从二人阶级属性分析回答即可;第二小问不同点依据材料一“孔子主张求利、致富,但同时又要为他人着想”的信息从政治构建等角度思考回答,原因从中西经济模式和思想态度回答。 (2)依据材料二“每一次新的飞跃都回顾这一个时期并被它重新燃起火焰”,这个论断在历史上已经有多次可以得到证明了”围绕欧洲文艺复兴、中国宋明理学以及孙中山的三民主义从救国思想回答。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科学研究没有一成不变的方法,科学是随着研究方法所获得的成就而前进的。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亚里士多德认为,科学的价值就在于探寻事物内在的必然真理并对事物进行合理的解释。……他强调观察的作用,认为认识过程开始于外物对感官的作用而产生的感觉,然后上升到抽象的理性思维。……在他看来,科学研究首先必须从仔细观察开始,经过简单枚举法或直觉归纳法,从而上升为一般原理,然后再以一般原理作为推理的前提,运用演绎法推出需要解释的自然现象。

——吴凯《论古希腊时期的科学价值思想》

材料二在自然科学里,应该像在数学里一样,在研究困难的事物时,总是应当先用分析的方法,然后才用综合的方法。这种分析方法包括做实验和观察,用归纳法从中做出普遍结论,并且不使这些结论遭到异议,除非这些异议来自实验或者其他可靠的真理方面……而综合的方法则假定原因已经找到,并且已把它们立为原理,再用这些原理去解释由它们发生的现象,并证明这些解释的正确性。

——牛顿《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

请回答:

(1)据材料一,指出亚里士多德提出的科学研究方法及其局限,说明其科学研究的价值追求。

(2)据材料二及所学知识,橛括牛顿在科学研究方法上的突破并指出他对物理学的主要贡献。

(3)据上述材料,归纳亚里士多德与牛顿在科学研究方法上的共同点。

 

查看答案

柏拉图在《理想国》中宣称“每个人必须在国家里执行一种最适合他天性的职务…每个人都做他自己分内的事而不干涉别人分内的事”,这样才能实现城邦的和谐正义。可见柏拉图

A. 主张职业固定有违人文主义精神    B. 设想权力制衡脱离现实政治

C. 强调各司职守维护城邦直接民主    D. 政治理念直指雅典民主弊端

 

查看答案

苏格拉底在《申辩》中说:“我若从事政治,死也久矣,于已于世两无益。莫怪我说实话,凡真心为国维护法纪、主持公道,而与你们人众相反者,很难保全性命。”这表明他()

A. 痛恨雅典的政治制度    B. 轻蔑雅典民主政治形式

C. 嘲讽希腊民众的愚昧    D. 抨击希腊寡头僭主政治

 

查看答案

某一时期社会思潮认为人与动物之间最明显的差别是这样的:禽兽在很大程度上为感官所驱动,很少考虑过去或未来,只是为眼前而活着但是人看到万物的原因,理解原因和结果的相互性质,作出类推,因而很容易审视其一生的整个过程,为生活的行动做必要的准备该思潮最有可能是

A.斯多亚学派倡导的理性             B.文艺复兴中的人文主义

C.宗教改革中的因信称义         D.启蒙运动中的理性主义

 

查看答案

下表关于甲乙两人对智者学派和苏格拉底进行的比较,表述正确的是(  )

 

论点

论据

智者学派和苏格拉底的思想实质上是一致的

他们都对人和人类社会进行研究,都提出了人的重要性

智者学派和苏格拉底有相似的价值取向

他们同为教育家,都注重对公民的美德教育

 

 

A. 二者的论点、论据都正确

B. 二者的论点、论据都不正确

C. 甲的论点错误

D. 乙的论点错误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