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魏书》记载,北魏从立国到孝文帝时的二十余年中“爵无禄”,484年,孝文帝规定“户增调三匹、谷二斛九斗,以为官司之禄”。还规定“禄行之后,赃满一匹者死”。孝文帝此举的主要目的是( )
A.规范赋税制度 B.推行汉化政策
C.加强集权 D.整顿吏治
“中国历史上不是政府‘均富贵’打击资本经济,就是人口膨胀后饥民暴动‘打土豪,分田地’来毁灭资本经济,使中国经济和社会文明总在小农经济的落后层次循环不前。”根据所学知识,请你判断在中国历史上以政府行为开创的“均富贵”措施的是
A. 秦始皇实行统一度量衡
B. 汉武帝实行“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C. 北魏实行均田制
D. 孙中山提出“平均地权、耕者有其田”
【中外历史人物评说】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阮元(1764~1849年),生于扬州府城一个文武兼备的家庭。幼年、少年时代受父母的精心教育,为日后的学业精进打下良好的基础。阮元的家乡扬州府地处南北大运河咽喉之要津,讲学与办学之风甚盛,外地文士与当地士人结合,切磋学问,既培养了人才,也造成文凤兴盛。阮元在家乡有机会向学有专长的人学习及与友人研讨学问,
离开故里也能向乡前辈讨救。
阮元是一个勤奋的人,聪明好学,在读书时多少注意学以致用,不间断地研究学问,在治学中本着实事求是的态度去做,不是为标新立异而创异说。经学、文字学、金石学、天文历算学、史学、地理学、校勘学,无不涉猎,尤专于经学,编撰有《掌经室集》、《畴人传》、《十三经校刊记》、《经籍幕话》《积古斋钟鼎弃器款识》《国史儒林传》等巨著。
李元度说:“以经术文章主持风会,而其人又必聪明早达,扬历中外,兼享大年,其名位著述足以卉冕群才,其力尤足提倡后学,若仪征相国,真其人也。”
——摘编自白寿彝总主编《中国通史》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阮元取得突出的学术文化成就的因素。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阮元学术文化成就的影响。
[20 世纪的战争与和平]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主要参战国政府纷纷推出国家级哀悼日,增强现代人对 国家遭受战争灾难历史的记忆。波兰的奥斯威辛集中营大屠杀纪念馆、美国的珍珠港事 件纪念馆、俄罗斯卫国战争纪念馆等等,每年都举行国家公祭活动。中华人民共和国第 十二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七次会议决定:12 月 13 日确定为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日。 国家公祭日的设立,是缅怀过去,更是抚慰民心、顺应民意的措施,以国家名义进行正 式纪念与公祭,能促使人类历史记忆长久保持唤程状态,而避免出现哪怕是片刻的忘却 与麻木,共同以史为鉴、开创未来。以国家公祭日的形式奠祭,也表明抽象的国家已经拟 人化,国家的意志、信念和情感,正与普通人情相融。
——整理自《国家公祭日》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中国确立“公祭日”的历史背景。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中国国家公祭日设立的现实意义。
【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直督袁世凯基于废科举,广学育才,才能“内定周势,外服强邻,转危为安”的思想认识,把创办学堂作为“新政大端”,积极在直隶城乡推行新学事业。1902年设立直隶学校司,作为督办全省教育事业的最高行政机关,下设专门教育、普通教育和编译3处,同时饬令各州县设立劝学所、宣讲处、阅报所,置劝学总董1人,劝学员数人,办理地方学务。1905年袁世凯组织人员分批赴日本考察学务,每批考察时间为4个月。袁世凯亲自捐款2万金,借以表率群僚。张之洞为原籍南皮县捐学资2.7万余两,嘉惠乡梓,经袁世凯奏准给予慈禧和光緒所书匾额各一方。新旧学制交替之际,仅知“子曰诗云”整师显然无法胜任声光电化之学,为解决师资问题,袁世凯大力创办师范学堂。
——摘编自徐永志《中国近现代政治社会史论》
(1)根据材料,概括袁世凯在直隶推行新学事业的措施。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评袁世凯在直隶推行的新学事业。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马可波罗是意大利的旅行家和商人,据其在游记中自述,他1271年自威尼斯出发,1275年到达元朝大都,1295年回到意大利,以下是其行程示意图。
材料二1792年9月受英王委派,马戛尔尼使团从英国补茨茅斯港出发前往中国。1793年6月抵澳门,7月在舟山登陆,1794年9月回到英国。下图是其航行路线图。
综合以上两则材料,提取相关历史信息,拟定一个论题,并就所拟论题进行简要阐述。(要求:明确写出所拟论题,阐述须有史实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