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视春晚曾出现过这样两副楹联:(1)荆花吐艳香江瑞,莲蕊临风镜海清。(2)南海风清,讲述春天故事;漓江水碧,飘来三姐新歌。两副楹联中涉及的相关的地区依次应是( )
A、台湾、澳门、广东、广西
B、香港、澳门、广东、广西
C、台湾、澳门、广西、广东
D、香港、广西、台湾、广东
英国剑桥大学教授彼得•诺兰说:“我认为对于任何经济,尤其是对中国这样的一个非常贫穷的面临许多问题的经济来说,这是一个明智合理的策略,而任由经济发展,不采取任何调控措施是不合理的……我一直深信中国在(20世纪)50年代早期以及(20世纪)70年代后半期之后,选择了一条最适合自身发展的道路。”材料中说的“最适合自身发展的道路”指的是( )
A.加强市场机制对经济发展的作用
B.推动国民经济的均衡发展
C.发挥政府对经济发展的作用
D.融入经济全球化的浪潮
费正清在《剑桥中华人民共和国史》中说:“毛及其同僚依靠组织方式上的变化,通过大规模的劳力动员,以实现农业奇迹;邓及其同僚同样依赖改变组织方式——尽管在类型上二者十分不同——来提高农业生产率。”材料中所说的两次“组织方式”改变
A.都是在农民完全自愿基础上
B.都改变了农村土地经营方式
C.都得益于农业生产合作社
D.都实现了土地归农民所有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1952~1957年我国工业比重图
材料二下表反映的是1953~1965年我国资金流动情况:
| 1953~1957 | 1958~1962 | 1963~1965 |
流入重工业 的资金(%) | 38.7 | 54.9 | 48 |
流入农业的 资金(%) | 7.6 | 11.4 | 18.4 |
流入其他部 门的资金(%) | 53.7 | 33.7 | 33.6 |
材料三1962年3月7日在中央财经小组会议上,陈云同志提出,1962年的年度计划需要有一个相当大的调整,重新安排,这是非常必要的。这次调整计划,实质上是把工业生产和基本建设的发展放慢一点,以便把重点真正放在农业和巿场方面。各种材料的分配,要先满足恢复农业生产的需要,其次是满足市场的需要,主要是日用工业品生产的需要。
——《陈云与中国经济建设》
(1)根据材料一说明1952~1957年我国工业结构的变化,分析变化的原因及对中国经济的重大影响。
(2)根据材料二和结合所学知识,分别说明与前一个阶段相比,1958~1962年和1963~1965年我国资金在重工业和农业领域流动的变化及其原因。
(3)根据材料三和所学知识,分析在“二五”计划期间我国在改善民生问题上存在不足的原因有哪些?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明确提出:“必须健全机制体制,形成以工促农、以城带乡、工农互惠、城乡一体的新兴工农城乡关系,让广大农民平等参加现代化进程、共同分享现代化成果”。这是党在农业问题上的一个重要决策。从 1949 年至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我国农村经济形式的变化总趋势是
A. 封建土地所有制→农民土地所有制→社会主义公有制→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B. 封建土地所有制→社会主义公有制→合作社→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C. 封建剥削制度→个体小农经济→社会主义合作社→土地包给个人自负盈亏
D. 互助组→个体小农经济→社会主义合作生产→人民公社化
“二十世纪六七十年代,我国的汽车工业是以载货车为主导的,对轿车缺乏应有的重视,这使得我国的轿车工业技术水平长期处于极为幼稚的状态。”但有人认为其实当时的汽车工业结构是与当时我国的国情基本适应的。与之适应的国情主要是( )
A. 我国汽车工业技术落后
B. 我国采取优先发展重工业的方针
C. 人民生活水平普遍较低
D. 我国基本是一个农业国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