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图为中国1952-1960年工农业总产值变化图.对此分析符合史实的是
A. “过渡时期”农业总产值始终超过工业总产值
B. “三大改造”期间工业总产值均高于农业总产值
C. “一五”计划完成时工农业总产值都大幅提高
D. “大跃进”使工农业总产值增长呈现背离状态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下图是由厉以宁主编、1991年出版的《走向繁荣的战略选择》的部分目录,该书的主题探讨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的发展方向。
目录
第一章 经济改革战略探讨--------------------------孟晓苏
第二章 企业改革——经济改革的主线-----------厉以宁
第三章 从企业承包制向股份制的转变-----------厉以宁
第四章 国有资产的管理-----------------------------厉以宁
第五章 企业集团发展途-----------------------------李源朝
第六章 以增加科技投入的方式促进市场繁荣--厉以宁
第七章 --------------------------------------------------李克强
第八章 ---------------------------------------------------厉以宁
结束语:-----------------------------------------------------厉以宁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对该目录续写一条建议目录,并说明理由。(所提建议及理由需观点正确,符合历史事实。)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材料二 首《春天的故事》曾传唱大江南北:“一九七九年,那是一个春天,有一位老
人在中国的南海边画了一个圈。神话般地崛起座座城曲勾起人们对这位“老人”的深切怀念。
材料三
材料四 从沿海到沿江沿边,从东部到中西部,对外开放的大门毅然决然地打开了。有过的大改革大开放,极大地调动了亿万人民的积极性,使我国成功实现了从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到充满活力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从封闭半封闭到全方位开放的伟大历史转折。
——中共十七大报告
请回答:
(1)十一届三中全会是一次重要的历史转折,“转折”的基本含义指什么?(2分)
(2)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老人”所画的“圈”指的是什么?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3)据材料三、四并结合所学知识,世纪之交我国的改革开放出现了哪些新的变化?试分析发生这种变化的原因。
在我国农业的社会主义改造中,政府采取让农民加入农业生产合作社的措施,1953年12月农业合作社还只有一百四十多个,经过仅仅9个月时间,到1954年秋已发展到十万多个;到1955年6月经过初步整顿后,还有六十五万个。这一状况
A.表明我国农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已基本完成
B.改变了我国生产资料私有制的主体地位
C.说明我国的社会主义改造有急于求成倾向
D.说明政府对社会主义改造缺乏整体认识
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福建成为最早对外开放的地区之一,其优势在于
①毗邻港澳台,有对外开放的地理优势
②作为侨乡,有利于吸引华侨回国投资
③水陆交通发达
④具有比国内其他地区更雄厚的工业基础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①③
下表是中共中央为1962年制定的粮棉产量指标。其数据变化表明我国经济建设中
会议 | 粮食产量指标 | 棉花产量指标 |
1956年中共八大 | 2500亿公斤 | 4800万担 |
11958年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 | 7500亿公斤 | 15000万担 |
A. 开始人民公社化运动 B. 出现大跃进运动
C. 进行农业合作化运动 D. 实施“一五”计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