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国王是法律的创造者,而非法律创造了国王。……假如臣民认为...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国王是法律的创造者,而非法律创造了国王。……假如臣民认为国王滥用权力,他们只能祈求上帝开导国王,把他引到正确的道路上去。……正像争论上帝能作什么,是无神论和渎神一样,作为一个臣民去争论国王能做什么,或者国王不能做这做那,也是僭越和高度的侮辱。

——詹姆士·斯图亚特《神权》(1603)

材料二 人们参加社会的理由在于保护他们的财产,他们选择一个立法机关并赋予其权力的目的,是希望由此可以制定法律,树立准则,以保卫一切社会成员的财产。……当立法者们图谋夺取和破坏人民的财产或贬低他们的地位使其处于专断权力的奴役状态时,立法者们就使自己和人民处于战争状态,人民因此就无须再予服从,而只能寻求上帝给予人们的抵抗强暴的共同庇护。

——约翰·洛克《政府论》(1668)

请回答:

(1)材料一、二反映的思想倾向各是什么?

(2)两则材料中都提到了“上帝”的概念,分别指出其实质。

(3)分析上述思想内容对其所处时代的影响。

 

(1)材料一认为国王凌驾于法律之上,人民无权限制国王的行为,国王的权力是上帝赋予的。材料二认为统治者的权力是人民赋予的,法律应该体现人民的利益和保护一切社会成员的财产;如果统治者违背了人民的利益,人民有权反抗他。 (2)材料一的思想力图维护君主的专制权力,材料二为资产阶级和人民群众反对君主专制和建立资产阶级的政治法律制度提供了理论依据。 (3)影响:材料一导致资产阶级、人民群众与封建统治者的矛盾激化,是引起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的原因之一。材料二推动英国资本主义民主制度的建立和发展,推动启蒙思想的发展。 【解析】(1)通过仔细阅读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不难发现材料一节自《神权》,其实就是强调国王的权力是神即上帝赋予的,所以材料一的思想倾向也就能迎刃而解了,材料二的思想却倾向于民主思想并且主张用法律来保护民主权利等。 (2)材料一的“上帝”是神化、维护君主专制的需要,而材料二中的“只能寻求上帝给予人们的抵抗强暴的共同庇护”等字眼足以证明材料二的“上帝”却是在反对、推翻君主专制提供了理论依据,二者是有着本质的不同的。 (3)两种思想所产生的影响主要从前者的思想激化了社会矛盾、阶级矛盾引起了英国的资产阶级革命,而后者的思想则推动了资本主义民主制度在英国建立和发展,并且还推动了推动后来的启蒙运动。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下列基本观点与思想家的序号对应不正确的是(  )

 ①斯宾诺莎 洛克  孟德斯鸠 卢梭

A. ①——民主制最自然    B. ②——权力分立论

C. ③——社会契约论    D. ④——人民主权论

 

查看答案

近代民主思想与专制理论的区别不包括(  )

A. 是否强调人的权利和尊严

B. 是否倡导人人平等原则

C. 是否主张国家的统一

D. 是否提倡以法治国原则

 

查看答案

秦始皇和康熙帝都是中国古代有作为的君主。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下图为秦始皇二十六年诏铭(拓本),文字如下:

廿六年,皇帝尽并兼天下诸侯,黔首大安,立号为□□。乃诏丞相状、绾,法度量则不壹,歉疑者,皆明壹之。

材料二1673~1681年,年轻的康熙帝指挥了一场平叛战争。他后来多次谈起战争前后自己的变化,说:“前者凡事视之以为易;自逆贼变乱之后,觉事多难处,每遇事必慎重图维,详细商榷而后定。”

——摘编自张岂之《中国历史》

材料三政事不论大小,全由皇帝一人裁决。秦始皇规定一天看章奏(竹简)一百二十斤(秦一斤合今半市斤),不看完不休息。

——范文澜《中国通史》

材料四朕自临御以来,一切机务必皆躬亲,从不敢稍自暇逸。……尽今天下大小事务,皆朕一身亲理,无可旁贷。若将要务分任于人,则断不可行。所以无论钜细,朕必躬自断制。

——《清圣祖实录》康熙五十八年

(1)指出图片中文字的字体,并根据图片写出材料一中空缺的文字。

(2)秦始皇在这一诏书中颁布了什么经济措施?有何意义?

(3)依据材料二,说明“平叛战争”所指事件及对康熙帝的影响。结合所学知识,评价这一事件的历史意义。

(4)依据材料三、四,概括秦始皇和康熙帝处理政务的共同点。

 

查看答案

【历史——选修5:中外历史人物评说】

材料一 东南膏腴田园及所产渔盐,最为财赋之薮(聚集),可资中国之润。……数年以来,沿边江、浙、闽、粤,多设水陆官兵,布置钱粮,动费倍增,皆为残孽未靖之故。如台湾一平,……地方益广,岁赋可增,民生得宁,边疆永安,诚一时之劳,万世之逸也。

——[清]施琅《靖海纪事》

材料二 自古帝王政治,得一土则守一土,安可以既得之封疆而复割弃。……况台湾地方,乃江、浙、闽、粤四省之左护,东南之藩篱。此地若弃,沿海诸省,断难晏然无虑。……若归天朝,使海外诸国,既慑天威,益慕圣德。

——《明清史料丁编》

材料三 兹地方初定,蠲(免除)三年徭税差役。……分兵驻守,……至数年后,闽粤之人倍至,荒林田畴复垦。樵苏采捕,载运米谷蔬菜,出入港澳,均听民便。各宜乐业,人民安生。

——[清]施琅《靖海纪事》

请回答:

(1)据材料一、二,从政治、经济、军事角度分析康熙收复台湾的战略意图。

(2)据材料三和所学知识,概述康熙收复台湾后的治理措施及其作用。

 

查看答案

自康熙经雍正至乾隆的130多年,史称康乾盛世,但马克思称之为“奇异的悲歌”,现在有的历史学家又称之为“落日的辉煌”。能说明这一时期为“悲歌”“落日”的历史现象是

①封建君主专制统治空前强化

②重农抑商,阻碍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

③平定少数民族贵族的叛乱

④实行闭关自守政策

⑤大兴文字狱,实行文化专制

A. ①②③④

B. ①②④⑤

C. ②③④⑤

D. ①③④⑤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