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安石对科举制进行改革,规定“学问和品行最优者,可以不经科举考试直接出任官职”这说明他( )
A. 看到了科举制的弊端
B. 反映了私人办学的发展
C. 产生了否定科举制的思想
D. 认为地方教育大有提高
王安石变法中,针对更戍法的弊端所采取的措施是:
A. 保甲法 B. 保马法 C. 将兵法 D. 设军器监
加强对经济的管理是政府的职能之一。下列措施中体现了政府通过经济手段对市场进行管理的是
A. 租庸调制
B. 市易法
C. 青苗法
D. 两税法
刘安世《元诚语录》载:“得君(王安石)之初,与人主若朋友,一言不合己志,必面折之,反覆诘难,使人主伏弱乃已。”这表明王安石
A. 对上级趋炎附势
B. 意志坚强,性情执拗
C. 对下级刚愎自用
D. 能够容忍下级的诘难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唐太宗对大臣们说)“……夫欲盛则费广,费广则赋重,赋重则民愁,民愁则国危,国危则君丧矣。朕常以此思之,帮不敢纵欲也
——《资治通鉴》
材料二:贞观十七年,唐太宗命人图画24位功臣相貌于凌烟阁,这24们功臣是长孙无忌、杜如晦、魏征、房玄龄、李靖、尉迟敬德、秦叔宝、程知节……在这些人中有的参加过隋末农民起义,有的是太子李建成政治集团的人,还有一些人出身少数民族。如魏征少年时做过道士,后来为太子的谋士,尉迟敬德是铁匠出身,秦叔宝是小军官,程知节是农民。
——《盛唐气象》
材料三:太宗曰:“夷狄亦人耳,其情与中华不殊。人主患德泽不如,不必猜忌异类,盖德泽洽,则是四夷可使如一家
——《贞观政要·论安边》
材料四:天下大稔,流散者成归乡里,米斗不过三四钱……东至地于海,南极五岭,皆外户不闭,行旅不粮,取给于道路焉
——《贞观政要》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概括唐太宗这段话的意思。
(2)据材料二指出唐太宗是怎样用人的。
(3)材料三反映了唐太宗怎样处理民族关系的?并结合史实说明。
(4)综述以上材料,谈谈你对唐太宗的评价。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唐太宗说“往昔初平京师,宫中美女珍玩,无院不满。炀帝意犹不足,征求无已,兼征讨东西,穷兵黩武,百姓不堪,遂致灭亡,此皆朕目所见。帮夙夜孜孜,惟欲清静,使天下无事。”
——《贞观政要》
材料二“唐太宗常用这样的比喻:“水能载舟,亦能覆舟。……为人主,可不畏惧!”
——《贞观政要》
材料三:唐太宗说:“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古为镜,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
——《贞观政要》
材料四:明代思想家李贽评论说:“史言魏征善谏,愚以为幸遇太宗耳。不然,使遇好谀之主,未必不转谏为谀也
——《史纲评要》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说明隋朝灭亡与“贞观之治”的关系。
(2)材料二表明唐太宗意识到什么实质问题?他说这番话的意图何在?
(3)根据材料三指出当时唐太宗的指导思想和政策。
(4)材料四李贽的评论说明了什么实质问题?你的依据是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