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61年,我国开放了集市贸易41437个,1962年为38666个,在大中城市也相继出现了一些农副产品的自由市场。下列各项中对这一举措解读正确的是
A. 目的是改变生产资料所有制
B. 有利于市场经济的发展
C. 解决了市场机制的运作问题
D. 政府对经济政策进行调整
从1962年到1965年,我国国民经济逐渐恢复。在这一过程中有的城镇恢复了集市贸易,农民重新有了自留地,不少农村甚至开始了包产到户。这表明
A. 农村工作彻底纠正了“左”倾错误
B. 我国开始了农村经济体制改革
C. “经济调整”在农村取得了一定成效
D. 人民公社的弊端得以去除
下图所示的折线统计图最有可能反映的是新中国成立以来的
A. 国内生产总值增长率的变化情况
B. 中国人口增长率的变化情况
C. 与我国建交国家数量的变化情况
D. 国内生产总值能耗变化情况
1958年,社会主义建设总路线和“大跃进”错误的根源在于
A.片面追求社会主义建设的高速度 B.夸大了人的主观能动作用,忽视了客观规律
C.违背了经济建设应综合平衡的原则 D.忽视了人的主观能动作用
美国学者在《冷战到全球化:意识形态的终结?》中描述:“指令性的公共食堂、托儿所和学校将妇女从家务劳动中解放出来,在男女平等的基础上在农田和工厂里工作。”与材料所述生产单位比较吻合的是
A.生产合作社 B.人民公社
C.实行公私合营的企业 D.乡镇企业
(题文)20世纪六七十年代我国的一些农村吹哨上工,农民听到“头遍哨子不买账,二遍哨子伸头望,三遍哨子慢慢晃。”这一顺口溜反映的实质问题是
A. 农村生产关系中已出现不适应生产力发展的环节
B. 体现了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
C. 这是由社会主义向共产主义过渡的最好形式
D. 经济建设的速度超越了客观规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