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阅读下列材料: 郑成功赶走了荷兰殖民主义者,为祖国光复了台湾。但他以恢复明朝为旗...

阅读下列材料:

郑成功赶走了荷兰殖民主义者,为祖国光复了台湾。但他以恢复明朝为旗帜,其实恢复明朝在大陆的统治已不可能,只是在这个名义下走向了封建割据的道路,日益变成全国统一的障碍。他的儿子郑经接替执政以后,又进一步铲除了荷兰在台湾的残余势力,并在台湾展开了经济及文化建设。经过郑氏二十多年的经营之后,台湾由原来人烟稀少的荒域,变作“地方千余里,户口数十万”的富庶之区。因此,郑氏对于台湾是有收复与开发之功的。然而,郑氏在台湾转入长期割据之后,则日益起着消极的作用。因为台湾的发展是离不开大陆的支持的,郑氏割据台湾,阻绝了台湾和大陆之间政治经济与文化的联系,不利于台湾的进一步发展。同时,郑氏对清朝所展开的军事活动,给东南沿海地区人民的和平生产和生活,也带来了严重的威胁。郑经乘吴三桂等三藩变作之际,统兵进犯大陆,对清朝发动子大规模的战争,兵连七年不解,为了争取地盘,又和福建的耿精忠发生混战,先后在福建、广东等占领区内横征暴敛,引起了极大的骚扰。所以从国内形势来看,郑氏割据台湾为害非浅。从国防上来看,台湾在政治上脱离大陆,孤悬海上,就很容易招致西方殖民主义势力的侵略,甚至有被吞并的危险。在西方殖民主义势力已经深入东方的国际环境下,台湾的割据将是后患无穷。因此种种,康熙帝统一台湾,在当时实属必要。

康熙二十年(1681年),三藩之乱平定,解决台湾问题的时机成熟了。这年台湾又发生内哄,郑经死后,诸子争位,长子被杀,幼子郑克爽立。郑克爽时年十二岁,大权尽操于冯锡范与刘国轩之手。康熙帝遂欲趁此时机,解决台湾问题,即用施琅为水师提督,决计进兵台湾。康熙二十三年(1683年)闰六月,施琅统战船三百、水师二万攻打澎湖,一战而克,大获全胜。郑军二万士卒、百只战舰全部被击溃,守将刘国轩遁归台湾。澎湖一破,台湾震慑。郑克爽、冯锡范、刘国轩等见大势已去,人心瓦解,台湾不能固守,即表示愿降。施琅入台受降,郑克爽乃率众剃发,登岸归顺。

收复台湾后,康熙皇帝在台湾设一府三县——台湾府和台湾、凤山、诸罗三县,隶于福建省。并在台湾设总兵一员,驻兵八千,在澎湖设副将一员,驻兵三千。康熙帝收取台湾,完成台湾和大陆之间的政治统一,大大促进了以后台湾的政治、经济与文化的发展。由此台湾成为我国东南海上的重镇,有利于加强和巩固我国东南沿海的国防,有利于抵御西方殖民主义势力的入侵。康熙帝统一台湾,其意义极为重大。

——引自《Tom资料库·康熙皇帝收台湾》

请回答:

(1)根据材料,评价郑氏在台湾的活动。

(2)根据材料,归纳康熙帝统一台湾的必要性。

(3)根据材料,分析台湾回归祖国的重大历史意义。

 

(1)郑氏对于台湾是有收复与开发之功的。然而,郑氏在台湾转入长期割据之后,则日益起着消极的作用。因为台湾的发展是离不开大陆的支持的,郑氏割据台湾,阻绝了台湾和大陆之间政治经济与文化的联系,不利于台湾的进一步发展。同时,郑氏对清朝所展开的军事活动,给东南沿海地区人民的和平生产和生活,也带来了严重的威胁。 (2)从国内形势来看,郑氏割据台湾为害非浅。从国防上来看,台湾在政治上脱离大陆,孤悬海上,就很容易招致西方殖民主义势力的侵略,甚至有被吞并的危险。在西方殖民主义势力已经深入东方的国际环境下,台湾的割据将是后患无穷。 (3)康熙帝收取台湾,完成台湾和大陆之间的政治统一,大大促进了以后台湾的政治、经济与文化的发展。由此台湾成为我国东南海上的重镇,有利于加强和巩固我国东南沿海的国防,有利于抵御西方殖民主义势力的入侵。康熙帝统一台湾,其意义极为重大。 【解析】(1)结合材料“郑成功赶走了荷兰殖民主义者,为祖国光复了台湾”“进一步铲除了荷兰在台湾的残余势力,并在台湾展开了经济及文化建设”来分析出郑氏对于台湾是有收复与开发之功的;从材料“走向了封建割据的道路,日益变成全国统一的障碍”“郑氏在台湾转入长期割据之后,则日益起着消极的作用。因为台湾的发展是离不开大陆的支持的,郑氏割据台湾,阻绝了台湾和大陆之间政治经济与文化的联系,不利于台湾的进一步发展。同时,郑氏对清朝所展开的军事活动,给东南沿海地区人民的和平生产和生活,也带来了严重的威胁”“台湾在政治上脱离大陆,孤悬海上,就很容易招致西方殖民主义势力的侵略,甚至有被吞并的危险”中概括出郑氏割据台湾的害处。 (2)从材料“从国内形势来看,郑氏割据台湾为害非浅。从国防上来看,台湾在政治上脱离大陆,孤悬海上,就很容易招致西方殖民主义势力的侵略,甚至有被吞并的危险。在西方殖民主义势力已经深入东方的国际环境下,台湾的割据将是后患无穷。”中可以概括出答案。 (3)从材料“熙帝收取台湾,完成台湾和大陆之间的政治统一,大大促进了以后台湾的政治、经济与文化的发展。由此台湾成为我国东南海上的重镇,有利于加强和巩固我国东南沿海的国防,有利于抵御西方殖民主义势力的入侵。”中可以概括出答案。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判断以下电视剧场景,哪个符合历史史实?(   )

A. 《康熙王朝》中,康熙派彭春率军平定了三藩之乱。

B. 《鹿鼎记》中,清政府派施琅进攻台湾,并从郑克塽手里收回台湾。

C. 《小宝与康熙》中,康熙帝亲自御驾亲征,指挥清军取得雅克萨战役的胜利。

D. 《康熙秘史》中,康熙帝在多伦、乌兰布通战役中打败噶尔丹,迫使其兵败自杀。

 

查看答案

1683年,康熙帝在《中秋日闻海上佳音》诗中写道:海隅久念苍生困,耕凿从今九壤同。此诗所反映的历史事件应当是(   

A.历时八年的三藩之乱终于平定         B.清军平定噶尔丹叛乱

C.清军击败沙俄军队收复雅克萨         D.台湾与大陆重归统一

 

查看答案

中俄《尼布楚条约》中说,“凡岭南一带土地及流入黑龙江大小诸川,应归中国管辖;其岭北一带土地及川流,应归俄国管辖”。对条约中的“中国”,理解正确的是

①这里的中国指中原地区

②清朝第一次使用了“中国”国号

③清政府对外不再使用“大清”的朝号

④表明清朝行使和维护的是中国的主权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 ③④

 

查看答案

下列清政府维护统一和领土完整的重大事件的先后顺序是

平定三藩        抗击沙俄       三征噶尔丹     统一台湾

A. ①②③④    B. ③②①④    C. ①③②④    D. ①④②③

 

查看答案

1662年,郑成功彻底打败荷兰殖民者势力,收复了台湾;1683年,清政府进军台湾,打败郑氏家族的势力,对此你认为正确的评论是

A. 郑成功收复台湾是反侵略斗争,清政府进军台湾是巩固统一,两者都应肯定

B. 郑成功收复台湾是寻找抗清根据地,清政府进军台湾是消灭反清势力,两者各为私利,都应否定

C. 郑成功收复台湾是寻找抗清根据地,清政府进军台湾是巩固统一,前者应否定,后者应肯定

D. 郑成功收复台湾是反侵略斗争,清政府进军台湾是消灭反清势力,前者应肯定,后者应否定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