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察下图,图中的②对应的行业应该是
A. 工业
B. 农业
C. 交通
D. 教育
观察下列图表,图中数据变化表明( )
A.我国逐步向社会主义过渡
B.社会主义工业化的实现
C.城市经济体制改革的结果
D.市场经济体制基本确立
历史上,人口的政策、迁移、流动和人口增长对社会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西汉高祖7年规定,“民产子,复勿事二岁。”(《西汉会要》卷47)东汉章帝元和2年下诏,除规定“人有产子者,复勿算三岁”外,又“今诸怀妊者,赐胎养谷三椹斛,复其夫,勿算一岁。”
(《东汉会要》卷28)
清康熙51年规定,“滋生人丁,永不加赋”。雍正元年又逐步实行“摊丁入地”,取消了全部人头税。
(1)根据材料一,归纳古代中国统治者推行的人口政策是什么?为保证该政策的落实,又采取了哪些措施(根据材料一回答)?
材料二清朝前期人口变化与人均耕地情况表
年度 | 公元 | 口数(口) | 每口平均亩数 |
顺治12年 | 1655 | 14033900 | 27.63 |
康熙50年 | 1711 | 24621321 | 28.15 |
乾隆31年 | 1734 | 208095796 | 3.56 |
(2)材料二折射了哪些信息?
材料三公元1500年,伦敦的人口不过5万,1600年人口增至20万,1700年增至70万。1800年英国本土人口加上移民为2000万,英国人口快速增长。英国维多利亚女王统治的时代保证家庭稳定生育,导致生育率居高不下。英国由于人口增长快,每年增加大量年轻劳动力,源源不断地满足工业革命的需求。
——《大国崛起与现代化》
材料四毛泽东说:“……除了党的领导之外,六亿人口是一个决定的因素,人多议论多、热气高、干劲大”。到1962年,由于人口政策指导思想的偏差和高生育率的延续,人口数量猛增,国民经济发展出现明显的不协调。
——《浅析毛泽东的人口观》
(3)依据材料三、四,分析英中两国人口政策对两国造成的不同影响。
材料五改革开放以来,农村人口迁入城镇的“农转非”,务工经商的“下海潮”和“打工潮”已成为我国目前人口迁移的主要倾向。
——刘启明《人口迁移的空间过程及其迁移场研究》
(4)根据材料五并结合所学知识,对农村人口大量迁居城市这一现象进行简要评述。
(5)综合上述材料,你对人口增长与社会经济发展的关系有何看法?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材料二中国近代农业生产的发展
(19世纪80年代—20世纪30年代币值:1936年元)
——刘佛丁《中国近代经济发展史》
材料三1953年2月15日,中共中央正式通过《关于农业生产互助合作的决议》,向全党公布。决议指出:党在目前对于发展互助合作运动的方针,是根据生产发展的需要可能,稳步前进。要在新区和互助运动薄弱的地区,应有领导地大量发展临时性的、季节性的互助组。要在有初步互助运动基础的地区,应逐步推广常年互助组,要在群众有比较丰富的互助经验,而又有比较坚强的领导骨干的地区,应有领导地、重点地发展土地入股的农业生产合作社。决议还指出要防止农业互助合作过程中的消极和急躁两种不同倾向。
该决议的颁布,大大推动了互助合作运动的向前发展。到这一年年底,中共中央又颁布了《关于发展农业生产合作社的决议》。在这两个决议指导下,农民生产互助的热情被极大地调动起来,农业合作化运动稳步前进。
——《红旗飘飘——中国共产党历史上的今天》
(1)根据材料一,读图指出明代农业与宋代农业相比较有何新发展,分析其成因。
(2)根据材料二归纳中国近代农业发展的主要特征,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说明导致这种现象出现的原因是什么?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新中国开展农业生产互助合作运动的必要性及其重大影响。综合上述材料,简述对当今加快农业发展的启示。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战国商鞅变法规定“戮力本业,耕织致粟帛多者,复其身,事末利及怠而贪者,收为奴”。
——《史记·商君列传》
材料二、朕(雍正帝)观四民(指士、农、工、商)之业,士之外,农为最贵。凡士工商贾,皆赖于农,以故农为天下之本务,而工贾皆其末也。今若于器用服玩,争尚华巧,必将多用工匠。市肆之中多一工作之人,即田亩之中少一耕稼之人。
——《大清会典事例》
材料三、一九七九年,那是一个春天,有一位老人在中国的南海边画了一个圈,神话般地崛起座座城,奇迹般地聚起座座金山。……一九九二年,又是一个春天,有一位老人在中国的南海边写下诗篇,天地间荡起滚滚春潮,征途上扬起浩浩风帆。
——歌曲《春天的故事》
材料四、1992年老人南巡时指出:“计划多一点,还是市场多一点,不是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的本质区别。计划经济不等于社会主义,资本主义也有计划;市场经济不等于资本主义,社会主义也有市场。计划和市场都是经济手段。”
请回答:
(1)材料一中的“本”与“末”各指的是什么?这种表达说明了什么?
(2)材料二中,清政府以“市肆之中多一工作之人,即田亩之中少一耕稼之人”为由推行的经济政策,你认为有道理吗?为什么?
(3)材料三中的“老人”指的是谁?“春天”的内涵是什么?
(4)材料四中1992年这位老人发表谈话的核心内容是什么?
1978年11月24日 晚,风阳县小岗村18户农民, 冒着被杀头的危险在“大包干”协议上按下鲜红的手印。这一事件( )
①是农民自发改革农村原有经济体制的尝试
②是对邓小平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思想的具体响应
③产生了第一个吃螃蟹的轰动效应
④作为中国改革的里程碑而载人史册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①③④ D.①②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