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题文)《剑桥中华人民共和国史》记载:“……集体农业的痕迹,大量从中国农村消失了...

(题文)《剑桥中华人民共和国史》记载:“……集体农业的痕迹,大量从中国农村消失了。”“消失”的原因应是

A. 人民公社化运动的开展    B. 农业生产合作社的建立

C.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实行            D. 土地归农民所有的实现

 

C 【解析】从材料中“集体农业的痕迹,大量从中国农村消失了”可以看出消失的是集体经济,可以排除A、B选项。这个消失是加了引号的,所以并不是真的消失,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是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实行,因此本题选择C选项;D选项是土地改革的影响。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2011年是中国共产党诞生90周年,有人曾用日出东方星火燎原力挽狂澜、  灯塔指引进京赶考艰辛探索拨乱反正继往开来等关键词高度概括了中国共产党的光辉历程。下列关键词与重大历史事件的对应不正确的是

A.日出东方——中共一大的召开

B.力挽狂澜——八七会议的召开

C.进京赶考——七届二中全会的召开

D.拨乱反正——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

 

查看答案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掀铁道,把线砍,旋再毁坏大轮船。”

——义和团民众揭帖

材料二1878年,英国一公司获得唐山煤矿开采权,报请修筑唐山至北塘之间的运煤铁路,遭到清政府多数官员的激烈反对。两年后,从唐山至胥各庄的唐胥铁路以不用机车牵引为条件获准兴建。由于不允许用机车牵引,只好让骡马充当火车头,这就出现了“马拉火车”的天下奇闻。

材料三1898年,袁世凯为慈禧贺寿进贡一辆奔驰牌轿车。不料,慈禧太后仅试坐一下便将其“打入冷宫”弃置不用了。原来,汽车解决不了“尊卑”问题,司机不但坐在慈禧的前面,而且还和她“平起平坐”,有伤“体制”,最终被闲置起来。

材料四一些闭塞的地区因铁路而活跃,一些古老的城镇因铁路而面目一新。铁路在畅通经济、带动繁荣的同时还意味着信息的流通、知识的传播,意味着建立“铁路交通日常急需的各种生产过程”。所有这一切,无疑都有助于打破中国传统社会“自给自足的惰性”,推动中国的现代化的进程。

——周积明《最初的纪元》

请回答:

(1)你如何理解材料一所反映的现象?

(2)根据材料二、三,谈谈你对“清政府面对新式交通工具所表现出来的态度”的看法?

(3)据材料四归纳铁路的修建对推动中国的现代化进程有何积极影响?

 

查看答案

学者熊月之在《近代上海形象的历史变迁》一文中指出:自上海开埠以后,人们时常会说到上海在传递西学、文明输入方面的作用,称上海为新文明之出张所”“陶冶人才之文明渊薮。下列史实,能够说明近代上海这一独特地位的有

李鸿章主持创办江南制造总局   

丁日昌主持架设中国第一条电报线

梁启超主笔《时务报》,宣传变法图强   

陈独秀创办《青年杂志》,倡导民主和科学

①②③     B. ②③④     C. ①③④     D. ①②④

 

查看答案

有人写诗描述19世纪80年代初出现于上海的一种新事物:“东西遥隔语言通,此器名称德律风。沪上巨商装设广,几如面话一堂中。”“此器”应是

A. 电灯

B. 电报

C. 电话

D. 电视

 

查看答案

“窃泰西各国,越重洋数万里来至中土……不啻出入户庭;至于遣将调兵,处分军事,虽悬隔山海,而如指掌,则尤以……之枢也。”对于当时列强侵略最为便捷的是

A. 火车

B. 轮船

C. 电报

D. 汽车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