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含有不平常的,超出一般的意思。在党的历史上在马列主义普遍原理与中国实际相结合的过程中出现了很多“特”即与中国国情相符合的自己的路线、方针政策,如特别行政区、特区等。1980年,五届全国人大常委会批准深圳、珠海、汕头和厦门设立经济特区,建立经济特区的重大意义在于
A. 可以利用外资引进技术,提高产品质量,增强产品竞争力
B. 有利于引进先进技术,了解世界经济信息
C. 有利于学习现代经营管理经验,培训管理人才
D. 可以扩大我们走向世界的通道,开辟世界了解我国改革开放政策的窗口
歌曲《春天的故事》歌词:“1979年,那是一个春天,有一位老人在中国的南海边画了一个圈。”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①海峡两岸关系发展取得历史性突破
②我国开始实行改革开放
③我国在东南沿海划出了几个城市作为经济特区
④我国初步建立了市场经济体制
A. ①②③
B. ①③
C. ①②④
D. ②③
“……我们讲着春天的故事,改革开放富起来,继往开来的领路人,带领我们走进新时代,高举旗帜,开创未来。”这反映的时代主旋律是
A、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B、探索民主革命道路
C、建立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 D、完成祖国统一大业
在我国第一个五年计划期间,为在资金、资源和技术等方面为重工业发展提供有力保障,实行了一系列政策,其中不包括
A.逐步实行单一的公有制经济 B.逐步实行单一的计划经济
C.实行“一边倒”的外交政策 D.掀起“大跃进”运动
1962年3月,周恩来在中央财经工作会议上针对当时的经济形势即兴作了一幅对联,上联是“先抓吃穿用”,下联是“实现农轻重”,横批是“综合平衡”。该对联出现的背景是
A.全国掀起“大跃进”的高潮
B.周恩来主持中央日常工作,着手恢复调整国民经济
C.中央纠正工作中“左”的错误,对国民经济进行调整
D.中共八大召开,提出尽快把我国由农业国变成先进的工业国
1958年,美国—份评估中国“二五”计划的文件认为,中国虽然面临着农业生产投入不足与人口增长的压力,但由于中苏关系良好而可以获得苏联援助,同时减少粮食出口,中国可以解决农业问题,工业也将保持髙速发展。这一文件的判断
A. 对中美关系的急剧变化估计不足 B. 低估了苏联对华经济援助的作用
C. 符合中苏两国关系的基本走向 D. 与中国工农业发展状況不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