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中国社会通史·民国卷》:“民国光复,罐头之品,番餐之味,五方来会,烦费日增。”...

《中国社会通史·民国卷》:民国光复,罐头之品,番餐之味,五方来会,烦费日增。这反映出当时的中国(    )

A. 人们已完全接受了西方的生活方式

B. 政府公开赞成西方生活方式的推广

C. 西方生活方式与传统习俗无法融合

D. 部分民众已经能认同西方生活方式

 

D 【解析】试题分析:注意题干材料中的“罐头”“番餐之味”等关键信息,由此可以看出部分民众已经认同西方生活方式,故选D。人们已完全接受了西方的生活方式,过于绝对,故A排除。材料未涉及政府公开赞成西方生活方式的推广,故B排除。材料没有反映西方生活方式与传统习俗无法融合,故C排除。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1902年6月26日,天津《大公报》登载了一则征婚广告:一要天足;二要通晓中西学术门径;三聘娶仪节悉照文明通例,尽除中国旧有之陋俗。这表明征婚者(   

要求女性解放     追求文明婚礼      进行反清宣传      崇尚西方科技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查看答案

下图是一幅残缺的历史图片,有人认为它描绘的是中国近代的情景。做出这一判断主要是依据图中的

A. 服饰

B. 发型

C. 行为举止

D. 交通工具

 

查看答案

孔子云:身体发肤受之父母,有所损伤是为不孝。但从清初的剃发令到太平天国的蓄发令,再到中华民国时期的剪发易服法令的出台,以及保辫会的出现,国人的头发承载了生命不能承受之重。下面对辫发之争说法正确的是

A. 是激烈政治斗争的反映

B. 昭示国人的文明程度

C. 是欧风美雨作用的产物

D. 体现历史的不断进步

 

查看答案

下列竹枝词中,不能反映晚清时期新的社会风尚的是(   )

A.门外电灯明似昼,陕西巷深醉琼林

B.眼前报馆如林立,不见中央大同

C.十三行畔搬洋货,如看波斯进宝图

D.衣裳朴素容幽静,程度绝高女学生

 

查看答案

报纸的产生、发展影响了中国社会的发展进程。西方传教士在广州办的中国第一份中文刊物《东西洋考每月统计传》,就曾发表了这样一段新闻:“英杰利之公会,甚推自主之理……倘国要旺相,必有自主之理。不然,民人无力,百工废,而士农工商未知尽力竭力矣。”这反映出近代报刊的创办:

A. 推动了中国的资产阶级革命

B. 有利于稳固西方在中国的殖民统治

C. 促成了国人创办实业的热潮

D. 有利于民主思想在中国的不断传播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