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胜国签订的一系列和约中,同奥地利签订的苛刻和约条款,还对哪一国家起约束作用
A. 德国
B. 保加利亚
C. 匈牙利
D. 土耳其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我们认为这些真理是不言而喻的:人人生而平等,他们都被他们的造物主赋予了某些不可转让的权利,其中包括生命权、自由权和追求幸福的权利。为了保障这些权利,所以才在人们中间成立政府。而政府的正当权力,则系得自被统治者的同意。……现今不列颠国王拒绝批准那些对于公共福利最有用和最必要的法律。……我们谨庄严的宣告:自由独立的合众国解除对于英王的一切隶属关系。
——1776年美国《独立宣言》
材料二第一条:“在权利方面,人们生来是而且始终是自由平等的”。第二条:“这些权利就是自由、平等、安全和反抗压迫”。第六条:“全国公民都有权亲身或经由其代表参与法律的制定。法律对于所有的人……都是一样的。在法律面前,所有的公民都是平等的”。第十七条:“私有财产是神圣不可侵犯的权利。”
——1789年《人权宣言》
材料三中华民国之主权,属于国民全体。中华民国国民一律平等,无种族、阶级、宗教之区别。中华民国以参议院、临时大总统、国务员、法院行使其统治权。中华民国之立法权,以参议院行之。国务员于临时大总统提出法律案,公布法律,及发布命令时,须副署之。本约法施行后,限十个月内,由临时大总统召集国会。
——《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请回答:
(1)以上三则材料体现了资产阶级哪些基本思想?其反映在政治上的共同要求是什么?
(2)材料三中哪些内容旨在限制袁世凯的权力?
(3)以上三个文件对人类社会产生的积极影响有哪些?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美国革命在当时具有深远的影响,一个独立的共和国在美国的建立,在欧洲广泛解释为:它意味着启蒙运动的思想切实可行——一个民族有可能建立一个国家,有可能制定一种建立在个人权利基础上的切实可行的政体。
——《全球通史》
材料二辅佐总统的国务员包括国务总理及各部部长,由总统任命但对参议院负责,总统提出法律案、公布法律及发布命令须经其副署方能生效。法院是司法机关,由总统和司法总长分别任命的法官组成,法官依法独立审判,不受上级和其他部门干涉,总统受参议院弹劾后,由最高法院组织特别法庭审讯。
——《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请回答:
(1)依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美国革命产生的深远影响。
(2)根据所学知识,指出材料二中的政治制度及其意义并指出材料一、二之间的内在联系。
民主思想变为现实不是一朝一夕之事,它要经过艰苦反复的斗争才取得。但有一点可以肯定,那就是民主不分国界,适合本国国情的民主才是最好的民主。
材料一屈民而伸君,屈君而伸天。
——董仲舒
材料二没有权柄不是出自神的……君主的权力是上帝通过教皇授予的……治理人民的国王是上帝的一个仆人……
——阿奎那
材料三在权利方面,人们生来是而且始终是自由平等的。任何政治结合的目的都在于保存人的自然的和不可动摇的权利。这些权利就是自由、财产、安全和反抗压迫。整个主权的本原主要是寄托于国民。任何团体、任何个人都不得行使主权未由国民明确授予的权力。在法律面前,所有公民都是平等的。
——法国《人权宣言》
材料四中华民国之主权,属于国民全体,中华民国国民一律平等,无种族、阶级、宗教之区别。中华民国以参议院、临时大总统、国务员、法院行使其统治权。中华民国之立法权,以参议院行之。……临时大总统、副总统由参议院选举之。临时大总统代表临时政府总揽政务。法院依法审判民事诉讼及刑事诉讼。参议院对于临时大总统,认为有谋叛行为时,得以总员四分之三以上之出席,出席员三分之二以上之可决弹劾之。
——《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二,概括两者思想主张的异同点。
(2)据材料,《人权宣言》反映了启蒙思想家的哪些主张?与其相比,《中华民国临时约法》还体现了什么原则?
(3)《中华民国临时约法》颁布的目的是什么?它体现的政体形式是什么?
阅读有关美国《独立宣言》起草人杰斐逊的以下言论:
材料一在美国,我认为有必要吸收人民参加政府的每一个部门,只要他们胜任。这是保证长期并正直地管理国家权力的唯一方法。
——马隆《杰斐逊及其时代》
材料二对于一切人都同样严格地公平对待,而不论他的社会地位、宗教信仰和政治信仰。
——彼得森《杰斐逊作品选》
材料三知识就是力量,知识就是安全,知识就是幸福。
——梅奥《杰斐逊自述》
材料四(杰斐逊在连任两届总统期满时说)华盛顿将军在8年后树立了一个自愿退休的榜样。我将追随他。能够有更多的先例,就会形成一种惯例,从而使那些妄想延长任期的人无计可施。
——邓博尔《杰斐逊政治著作选》
请回答:
上述言论反映了哪些重要观点?据此,对杰斐逊作出一个简短的评价。
《独立宣言》、《人权宣言》、《中华民国临时约法》的相同点是
①都是资产阶级性质的文件
②都对民族独立起到促进作用
③都体现了启蒙思想的精神
④都体现了民主共和的思想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③
D. ②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