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12年,章太炎在传媒上刊登了《征婚广告》。广告对女方提出了三条要求:一须文理通顺,能作短篇;二须大家闺秀;三须有服从性质,不染习气。下列对材料理解不正确的是
A.征婚行为本身反映了追求婚姻自由的风气
B.征婚内容带有明显的封建传统思想的痕迹
C.强调女性“须文理通顺,能作短篇”说明当时掀起扫盲运动
D.这种现象受西方启蒙思想的影响
观察下图——中国民族资本主义企业数量变化示意图,其中经济发展最快时的原因是( )
A. 清政府放宽民间设厂
B. 一战期间,帝国主义放松对中国的掠夺
C. 辛亥革命后,清帝被推翻
D. 国民政府统治前期,修订新约
“点赞”“女汉子”“且行且珍惜”“no zuo no die”等网络热词作为一种醒目的文化存在,普遍流行于虚拟世界和现实生活中,影响着人们的思维和表达方式。这表明
A. 网络已主导了大众文化消费
B. 大众文化的日益庸俗化
C. 大众传媒的商业性影响越来越大
D. 人们在实践中创造和发展文化
19世纪中期,中国近代报刊的最早创办者是
A.外国传教士 B.清政府 C.维新派 D.革命派
中国服饰在不同历史时期呈现出不同特征:如唐之“丰满华丽”,宋之“理性美”,民国的“中西合璧”,改革开放新时期的“多姿多彩”。这折射出的历史现象分别是
A. “百家争鸣”、商业繁华、政治民主、经济全球化
B. 富强开放、理学盛行、民主共和、经济全球化
C. “百家争鸣”、理学盛行、新思想萌发、百花齐放
D. 富强开放、民族融合、中体西用、百花齐放
关于中山装和旗袍的出现,说法正确的是:
A. 说明当时洋装已取代了中国传统服饰
B. 是中国服饰改良和中西合璧的产物
C. 中山装的造型开襟敞袖,颇为活泼
D. 它们都符合民国政府颁布的制服条例的规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