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A.___________ B.___________ C.__________...

A.___________

B.___________

C.___________

D.___________

E.___________

F.___________

 

启蒙思想 独立宣言 人权宣言 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自由平等 主权在民 【解析】根据图示信息和所学知识可知,启蒙思想为资产阶级革命奠定了理论基础;其中向封建专制统治宣战的檄文有美国的《独立宣言》、法国的《人权宣言》、中华民国颁布的《资产阶级临时约法》;这些檄文主张天赋人权、自由平等、法律至上、主权在民。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中外历史人物评说

材料

清顺治元年(1644年),睿亲王多尔衮率军十万大举南下攻明。洪承畴建议:“我兵之强,流寇可一战而除,今宜先遣官宣布王令,示以此行特期于灭贼,不屠人民,不焚庐舍,不掠财物之意。仍布告各府县,开门归降,官则加升,军民秋毫无犯。若抗拒不服,城下之日,官吏悉诛,百姓仍予安全。有首倡内应者,破格封赏。此要务也。”他的献策为清朝灭明,迅速统一中国立下了殊勋。

康熙初年,清廷多次称颂洪承畴“劳绩素著”。乾隆时,命国史馆编列明季贰臣传,并传谕把洪承畴同其他明朝降将一起列入《贰臣传》。

——摘编自徐永斌《浅析清廷对洪承畴的评价变化》等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洪承畴向多尔衮献策的主要内容及积极作用。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清廷对洪承畴评价发生变化的原因。

 

查看答案

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

材料

1946年2月,美国驻苏联大使馆代办乔治·凯南认为,苏联的国内制度、意识形态和历史传统决定了它必然要谋求无限制的向外扩张,美国必须也能依靠实力来抵制苏联的扩张。9月,苏联驻美国大使维诺科夫给苏联代表团的秘密报告,断定战后美国对外政策的特征是“谋求世界霸权”,并将“苏联视为通往世界霸权道路上的主要障碍”。伴随各自大战略,两国对外政策都发生了转向。1949年,美国国家安全委员会出台第68号文件,认为苏联奉行全球侵略与扩张政策,决定与之进行全球对抗。1950年6月,朝鲜战争爆发,美国政府认为国安会第68号文件对苏联意图的判断得到证实,于是全面卷入朝鲜战争。

——摘编自徐蓝《国家大战略与对外政策调整》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乔治·凯南与维诺科夫所做的相同判断,并说明这一判断的依据。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朝鲜战争对当时世界局势的影响。

 

查看答案

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材料

1369年,朱元璋实行“诸王分制”,皇帝的嫡长子立为太子,其余诸子封为亲王(藩王),分封到全国各地。亲王的嫡长子继承其爵位,其余诸子皆封为郡王。郡王之下又按世系依次封爵。同时,按世系等第享受优厚的宗禄待遇,由此形成皇族宗室的宗藩制度。宗室子弟不从事士农工商,“分封而不赐土,列爵而不临民,食禄而不治事”,成为坐食岁禄的寄生阶层。随着时间的推移,宗室人数不断扩大。如,山西初封仅晋府一王,岁支禄米1万石,到嘉靖时,晋府宗室人员增至1851人,岁支禄米87万石。巨额的宗禄开支使政府越来越无法承受。1565年,嘉靖皇帝颁诏推行《宗藩条例》,禁止宗室滥娶妾媵,以减缓宗室人口增长;通过奏减和折支等办法,减少禄米和其它用费等。但由于没有让宗室参加科举考试和自谋生计,宗室仍由国家供养。

——摘编自林延清《论明朝嘉靖中后期的改革活动》等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与西周分封制相比,明朝宗藩制度有哪些不同。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明朝嘉靖时宗藩制度改革的作用。

 

查看答案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表1

时间

历史事件

1734年

伏尔泰发表《哲学通信》。

1776年

《独立宣言》发表,美利坚合众国诞生。

1782年

瓦特改良联动式蒸汽机。

1848年

《共产党宣言》在伦敦发表。

1871年

巴黎无产阶级起义。 

1894年

中日甲午战争爆发。

1896年

意大利人马可尼发明无线电报。

1911年

武昌新军起义。

1917年

彼得格勒的工人和士兵攻占冬宫。

1919年

巴黎和会召开,签订《凡尔赛和约》。

1945年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和国际复兴开发银行成立。

1972年

美国总统尼克松访问中国。

1973年

美苏在华盛顿签订《美苏防止核战争协定》。

 

 

——摘编自保罗·布特尔《大西洋史》等

表1为18—20世纪重大历史事件简表。从表中提取北大西洋区域相互关联的历史信息,自拟论题,并结合所学知识予以阐述。(要求:写明论题,时空准确,相互关联,史论结合。)

 

查看答案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建国初,粮食收购量增长速度赶不上销售量的增长速度。为满足轻工业对棉花及其他农业原料的需要,1953年,国家开始对粮食实行统购统销政策。政策实行初期,农民在完成统购任务以后,可以到自由市场上去销售。1956年,开始逐步建立和发展了国家领导下的自由市场。但是,在1957年国务院发布了相关规定,凡属国家规定计划收购的农产品,如粮食、油料、棉花不开放自由市场,全部由国家计划收购。统购统销政策的实行使国家能在粮食生产供应匮乏的情况下,以较稳定的价格收购粮食,以保证城市和工矿区人民的粮食供应,这对稳定当时的市场物价和安定社会秩序起过重要的作用。同时,国家通过这一政策,垄断粮食的收购,全面掌握了流通领域的主动权,起到了促进城乡社会主义改造的作用。

——摘编自陈廷煊《1953—1957年农村经济体制的变革和农业生产的发展》

材料二二战后,美国农产品剩余问题严重。肯尼迪认为,用粮食和其他经济援助来平息那些刚刚获得独立和备受欺压的第三世界国家的反美情绪,会起到军事手段所不能达到的作用。为此,美国政府推行“以粮食换和平”的对外粮食援助政策。首先,设立“以粮食换和平”主任职位,集中管理对外粮食援助计划。其次,增加授权额度,扩大援助粮食的使用范围,由“友好国家”(非共产党国家)的政府扩大至其私人贸易机构。第三,建立了由联合国大会和联合国粮农组织主管的多边粮食援助机构,美国成为其最大捐赠国。

——摘编自王慧英《“剩余品”时代美国的对外粮食援助政策》

(1)根据材料一,概括新中国初期粮食统购统销政策的特点。综合上述材料,指出中美解决粮食问题的共同目的。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评价美国政府的对外粮食援助政策。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