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如何选择合格的人才作为官员,并对其进行有效的监督,既关系到统治者意志的贯彻,又关...

如何选择合格的人才作为官员,并对其进行有效的监督,既关系到统治者意志的贯彻,又关系到国家的平稳与政权的安危,古今中外都对此进行了探索。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中国古代选官制度一直在发展创新。在察举制下州郡长官获得重大的选官权力,举主与被举者之间往往结成密切的依附关系,后者成了前者的“古吏”,还承担着一些封建义务。但随着考试之法的建立以及这一环节的日益重要,情况就在逐渐变化。地方长官提供给被举者的,已不是举后即可得到的官位,而只是一个考试机会。行官与否,在于应试者的个人才学;而耀第与授官,则是中央的权力。

——摘编自阎步克《察举制度变迁史稿》

材料二

政治恩赐制是中世纪及近代英国任用官员的主要方式,表现为政府官员不是通过考试,而是君主以恩赐方式将宫廷及政府官职授予其信任的贵族。……到了18世纪末,由于“恩赐制”的影响,文官系统相当紊乱:1786年,海军部财务处长官和陆军部主计处长官每年分别花费500镑和1000镑雇人代职,官体剩余部分留作己用。…….最显荒唐的是一批领取干薪者的存在。他们虚领职衔,无所事事,按时支薪,不愁衣食,是典型的寄生者。18世纪30年代,第一任内阁首相沃尔的儿子尚在幼年,每年即可支取400年金。至1780年,有的审计官已有三十余年没有履行职守。….19世纪中后期,议会对文官体制进行全面整顿和根本性改革,建立了近代文官制度。

——摘编自阎照祥《英国政治制度史》

材料三

古代监察制以专制王权为中枢;监察制以服务王权为最高原则;监察官为维护皇权而监察百官,是天子耳目之任。

——方乾《论中国古代监察制度的不独立性》

材料四

美国的官员监督采取了一种新形势,如下图:

(1)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概括指出汉与唐选官制度的不同。

(2)据材料二,指出19世纪后期英国任用官员方式有何变化?并分析变化的原因。

(3)据材料三,指出古代建立监察制度的主要目的。

(4)据材料四,指出美国联邦政府权利运作的主要特点。

 

(1)不同:选官方式由推荐到考试;选官标准从孝廉到才学;选官主体由地方推荐到中央遴选、任命。 (2)变化:由官职恩赐制到考试录用制。原因:工业革命的推动;社会分工更为复杂;要求官员具备较高的专业文化素养;民主政治的发展。 (3)目的:监察百官;维护皇权。 (4)特点:立法、行政、司法三权分立;相互制衡。 【解析】(1)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汉代的选举制度是一种推举制,根据官员的品行来进行推荐;唐代的选官制度是科举制,选拔标准是通过考试来选拔人才,看中的是才能。此外,选官主导由地方推荐到中央遴选、任命。 (2)从“议会对文官体制进行全面整顿和根本性改革,建立了近代文官制度”可知,英国的文官制度得到推行,由官职恩赐制到考试录用制。原因我们可以结合当时的历史背景来分析,围绕着政治,经济和思想文化角度来概括。 (3)从“监察制以服务王权为最高原则;监察官为维护皇权而监察百官,是天子耳目之任”可以看出监察是为了皇帝,为了皇权,这是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下的一项内容,监察百官的最终目的是为了维护皇权。 (4)结合所学知识并结合材料四,我们可以看出美国的政治体制体现出的是三权分立,彼此互相牵制。立法、行政、司法彼此独立但又相互影响,相互制衡,最终实现代议制下的资产阶级民主政治。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观察下列图片(图1、图2:刻有希腊人名的陶片实物照片)

材料二伯利克里说,雅典的制度之所以被称为民主政治,是因为“政权是在全体公民手中而不是在少数人手中。解决私人争执的时候,每个人在法律上都是平等的。让一个人负担公职优先于他人的时候,所考虑的不是某一个特殊阶级的成员,而是他们的真正才能。任何人,只要他能够对国家有所贡献,绝对不会因贫穷而在政治上湮没无闻。”

(1)制定“陶片放逐法”的古代雅典改革家叫什么?他的改革有何重要作用?

(2)材料二中画线“民主”的含义是什么?并根据伯利克里的说法,概括雅典民主政治的特征。

 

查看答案

国歌是一个国家民族气质和精神面貌的综合体现。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1911年清政府制定了大清帝国国歌——《巩金瓯》:“巩金瓯,承天情,民物欣凫藻,喜同袍,清时幸遭。…….帝国苍穹保,天高高,海滔滔。”(注:“金瓯”在中国古代比喻疆土之完固)

材料二1912年元旦,以孙中山为首的南京临时政府颁布了《中华民国国歌》:“亚东开化中华早,揖美追欧,旧邦新造,飘扬五色旗,民国荣光,锦绣河山普照,喜同胞,鼓舞文明,世界和平永保。”

材料三1949年9月,第一届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在北平召开。在讨论新中国国歌时,徐悲鸿建议采用1935年田汉作词、耳作曲的《义勇军进行曲》,但有代表认为,这首歌中“中华民族到了最危险的时候”已不可行,主张修改歌词。

(1)结合时代背景,分析清政府为何采用《巩金瓯》作为国歌?

(2)依据材料二,分析《中华民国国歌》表达了怎样的政治愿望?为实现“揖美追欧",民国政府在政治、经济方面有何措施?

(3)结合所学知识说明《义勇军进行曲》创作的背景是什么?你是否同意有关代表主张修改歌词的建议?为什么?

 

查看答案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同是中国人”以及由此产生的相互依赖极大地促进了随后台湾与大陆的经济关系的迅速扩大。正如台湾的一位谈判代表所说,台湾人和大陆人有“血浓于水的亲情”,并有彼此的成就而感到自豪……据报道,1993年大陆与台湾之间的贸易额达到了144亿美元,2万家台湾企业在大陆的投资约在150-300亿美元之间。台湾越来越把注意力集中于大陆。一位台湾官员于1993年说:“1980年以前,台湾最重要的市场是美国,但到了90年代,我们认识到,台湾经济成功的最关键因素是大陆。”大陆的廉价劳动力对面临着岛内劳动力短缺的台湾投资者来说是一个主要的吸引力。

材料二香港中评社2009年1月17日发表文章指出:可以预料,奥巴马执政之初,将主要延续小布什第二任期的对台政策。这一政策的基本内涵是,以保持台湾局势的相对和平为直接目标,以反对两岸“单方面改变台湾现状”为措施,实现维护美国对两岸关系的介入和影响。

材料三2009年11月9日是柏林墙倒塌20周年。总长169.5公里的柏林墙。建于1961年8月13日,15道防线隔离着德意志民主共和国和德意志联邦共和国,是二战以来德国分裂、东西方两大阵营对峙和冷战的重要标志性建筑。1989年是二战以来世界局势最动荡的一年,形势的迅速发展令人目不暇接。但直到1989年1月19日,东德领导人昂纳克仍坚持“柏林墙还能存在50年,甚至100年”。谁也不知道,丧钟即将为柏林墙敲响。同年11月9日,柏林墙在东、西德人民的欢呼声中倒塌。11个月后,德国实现了统一,德国历史上痛苦的一章宣告结束

——新华网

(1)根据材料一,概括指出促使海峡两岸关系得以进一步发展的因素。

(2)根据材料二,指出美国现阶段的对台政策及其主要依据。

(3)根据材料三,说明柏林墙建立及其倒塌的原因。

(4)综合上述材料,分析促进国家统一的因素有哪些?

 

查看答案

克林顿在《国家安全战略》中提出一一在冷战期间我们试图遏制对自由制度生存的威胁。现在我们.……应以“扩展战略”取代“遏制战略";布什在《国家安全战略》中提出一一建立“一个政治和经济自由、人权和民主制度健康发展的稳定而安全的世界”,为此“美国的领导是必不可少的"。这说明。

A. 美国企图建立以自己为主导的单极世界

B. 布什否定了克林顿的对外战略

C. 美国完全放弃了遏制共产主义的思维

D. 美国积极推进世界多极化进程

 

查看答案

历史文献中经常出现西方列强”“东方国家南北对话等涉及方位的概念,它包含的不仅仅是地域位置,更含有深刻的政治、经济内涵。在历史文献中,二战后的西方概念的内涵是

A.西欧主要资本主义国家          B.大西洋两岸的欧美国家

C.以美国为首的资本主义国家      D.欧洲与美洲的所有国家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