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1914—1920年,中国生产的植物油、面粉等工业品的出口数量大幅度增加,同一时...

1914—1920年,中国生产的植物油、面粉等工业品的出口数量大幅度增加,同一时期进口货物的数量却大幅度减少。导致这一现象的最主要因素是

A. 五四运动

B. 中国民众的抑制日货运动

C. 第一次世界大战

D. 中国工人阶级的罢工斗争

 

C 【解析】据材料“1914—1920年,中国生产的植物油、面粉等工业品的出口数量大幅度增加,同一时期进口货物的数量却大幅度减少”,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第一次世界大战时期,欧洲列强暂时放松了对华的经济侵略,故民族工业出现短暂春天,故C正确。五四运动在1919年,不是最主要因素,故A排除。中国民众的抑制日货运动是次要原因,故B排除。中国工人阶级的罢工斗争与材料无关,故D排除。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鸦片战争后,西方列强扩大对外贸易的根本原因是

A. 清政府腐败无能

B. 中国拥有广阔的市场

C. 西方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

D. 追求商业利润的本性

 

查看答案

魏源在《海国图志》中提出“师夷长技以制夷”。这里的“长技”在当时不可能包括

A. 轮船

B. 汽车

C. 火车

D. 蒸汽机

 

查看答案

近代中国遭受西方列强的入侵,中国门户被打开后,开始了城市化进程。据此下列叙述最为合理的是

A. 城市工场手工业发展充分,转化成近代经济

B. 民族资本主义主要集中于沿海城市

C. 封建经济已经瓦解,许多实现城市化

D. 城市经济遭受破坏,大量人口转入农村

 

查看答案

下列关于“一战”期间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的表述中不确切的一项是

A. 轻重工业比例失调现象有所改观

B. 工业中心由东南沿海向北发展

C. 出现了中国经济的明显半殖民地化

D. 战后经济在外资打击下萎缩

 

查看答案

下列对重农抑商政策的评价,不正确的是

A. 把农业视为国计民生的根本加以重视是正确的

B. 把农业与工商业对立起来,压制工商业,不符合经济发展规律

C. 这一政策对经济发展始终起积极作用

D. 其结果必然阻碍商品经济的发展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