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某班历史课上,同学们围绕着“苏俄新经济政策”展开了激烈讨论,产生了以下四种结论,...

某班历史课上,同学们围绕着“苏俄新经济政策”展开了激烈讨论,产生了以下四种结论,其中理解不准确的是

A. 实施的前提是国家掌握了经济命脉

B. 是苏俄向社会主义过渡的正确道路

C. 因为工农矛盾激化而被迫中止

D. 允许商品经济的存在与发展

 

C 【解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新经济政策的实施,巩固了工农联盟,苏联工业化方针实施以后,新经济政策逐步废止,故C项错误,符合题意;新经济政策的实施前提是国家掌握了经济命脉,允许商品经济的存在与发展,这是苏俄向社会主义过渡的正确道路,故ABD项正确,不符合题意。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列宁在纪念十月革命四周年时说:“重要的是,坚冰已经打破,航路已经开通,道路已经指明。”下列各项中说明“道路已经指明”的是

A. 实行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B. 结束国内战争和粉碎外国武装干涉

C. 实行新经济政策

D. 成立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联盟

 

查看答案

根据相关资料,回答下列问题:

赫鲁晓夫从美国种植玉米的成功看到了提高粮食产量和给畜牧业提供大量饲料的前景,于是大力推广种植玉米。他不顾苏联气候条件的具体特点和已形成的农作物播种格局,要求在全苏各地区,在每一个集体农庄和国营农场都普遍种植玉米。在伴有行政命令式的要求下,玉米的播种面积迅猛扩大,1953年为580万公顷,1956年达1640万公顷,1962年增至3710万公顷。许多原来种植传统粮食作物小麦和黑麦的耕地也种上了玉米。这些被“排挤”的农作物比玉米更适合当地的土壤和气候条件;玉米在很多地方因生长条件欠佳和管理不善,产量并不理想,作为饲料的青玉米营养价值也没有预期那样高

——摘编自《赫鲁晓夫执政史》

根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赫鲁晓夫大力推广种植玉米给苏联农业带来的不良后果及其原因。

 

查看答案

20世纪二三十年代,斯大林执政时期开创了一种新的经济运行模式。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斯大林的国家工业化和农业全盘集体化运动,体现着直接过渡到社会主义的原则……从理论到实践都明显地改变了列宁的新经济政策。

——据叶书宗《关于苏联的国家工业化和农业全盘集体化问题》

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斯大林的经济政策与新经济政策相比有哪些“改变”。

 

查看答案

赫鲁晓夫、勃列日涅夫、戈尔巴乔夫对苏联的改革

A. 都没有触及僵化的斯大林模式

B. 都没有彻底改变苏联的经济状况

C. 都突破了原有的计划经济体制

D. 都未进行政治改革

 

查看答案

斯大林去世后,苏联先后有多位领导人进行改革,有人评价其中某位领导人“改革的手术刀不是挥向党身上的肿瘤,而是挥向了党的脖子”。这位领导人是

A. 赫鲁晓夫

B. 勃列日涅夫

C. 戈尔巴乔夫

D. 叶利钦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