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俄国十月革命后,布尔什维克党“设想不必先经过一个旧经济适应社会主义经济的时期就直...

俄国十月革命后,布尔什维克党“设想不必先经过一个旧经济适应社会主义经济的时期就直接过渡到社会主义”,在这一设想之下采取的经济政策是

A. 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B. 新经济政策

C. 社会主义工业化方针

D. 农业集体化方针

 

A 【解析】试题分析:依据所学知识可判断,布尔什维克党在国内战争结束后继续实行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就是基于这种设想。故选A。B项是1921年在战时共产主义被证明失败的前提下实行的政策,采用逐步过渡的方式进入社会主义;C项说的是社会主义工业化与材料无关;D项是为实现社会主义工业化而采取的措施。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苏联在1925年是一个落后的农业国,但到1937年已经成为世界工业强国。导致这种变化的原因是

A. 斯大林经济体制的确立

B. 新经济政策的实施

C. 欧美资金和技术的引入

D. 赫鲁晓夫的经济改革

 

查看答案

十月革命后,苏俄为集中全国的财力、物力进行国内革命战争,推行了

A. 新经济政策

B. 斯大林模式

C. 自由放任政策

D. 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查看答案

据统计,1925年苏联的种植业与1913年对比的百分比是107%,农业生产总值对比的百分比则是112%。这一成效的取得与某项经济政策的实施密不可分。这一政策是

A. 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B. 新经济政策

C. 农业集体化方针

D. 赫鲁晓夫时期的农业政策

 

查看答案

1920年,列宁曾约见一位老农。在谈到农村情况时,老农说:“政府拿走的太多了,农民干得多干得少,干得好干得坏都一样,反正都给拿走了。”为解决包括农村在内的诸多问题,苏俄实施了

A. 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B. 新经济政策

C. 农业集体化

D. 社会主义工业化方针

 

查看答案

经济体制只有不断调整和创新才能保持经济发展的活力。曾使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取得巨大成就,但后来却严重制约着苏联发展的经济体制是

A. 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B. 新经济政策

C.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D. 斯大林模式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