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当苏联政府每年拿出国民收入的三分之一用作再投资(工业),这也就意味着低工资和消费...

当苏联政府每年拿出国民收入的三分之一用作再投资(工业),这也就意味着低工资和消费品短缺。一个苏联工人的反应很典型:“他们假装给我们工资,于是我们也假装在工作。”苏联工人的话实质上反映了

A. 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存在弊端

B. 新经济政策存在弊端

C. 斯大林模式存在弊端

D. 社会主义工业化存在弊端

 

C 【解析】材料中“他们假装给我们工资,于是我们也假装在工作”说明苏联过低工资和消费品的短缺严重挫伤了工人工作的积极性,不利于苏联工业化进程的进一步开展,这能反映出斯大林模式存在严重的弊端,即由于片面推进工业化进程反而导致社会发展的失衡和民众生活水平的下降,故C项正确,D项排除;AB项实施时当时是“苏俄”,故排除。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据统计,从1927年7月到1930年7月,在苏联农村中,牛减少了22%,马减少了13%,猪减少了33%,羊减少了26%。造成牲畜减少现象的主要原因是

A. 强制实行农业全盘集体化遭到农民的抵制

B. 苏联农村发生大面积的自然灾害

C. 国家大量收购牲畜以满足工业化的需求

D. 农民踊跃出售牲畜支援国家工业化建设

 

查看答案

学者李述森在一篇文章中论述道:“俄罗斯传统的核心是民族主义,是强国的诉求。要强国就必须大力发展工业,尤其是重工业。为了在短时间内达到这一目标,就必须以强制措施将全体居民控制起来,特别是要控制农业,榨取农业。”材料论及的是

A. 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B. 新经济政策

C. 赫鲁晓夫改革

D. 斯大林体制

 

查看答案

列宁谈到新经济政策时,曾说过:“后退一步是为了前进两步。”这说明

A. 新经济政策是一种历史倒退

B. 新经济是社会主义的根本政策

C. 要建立社会主义,必须先发展生产力

D. 凡是要前进,必须先后退

 

查看答案

苏联早期领导人布哈林曾说:“我们过去认为,我们一举可以消灭市场关系。而实际情况却表明,我们恰恰要通过市场关系走向社会主义。”苏俄(联)实行的哪一经济政策体现了“消灭市场关系”这一思想

A. 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B. 新经济政策

C. 斯大林经济体制

D. 赫鲁晓夫改革

 

查看答案

社会陷入危机边缘的时刻,改良旧制往往是挽救危机的重要举措。20世纪80年代,苏联也出现各种危机,为此戈尔巴乔夫进行了经济改革。其主要特征是

A. 用经济管理代替行政命令

B. 放弃政府宏观的调节手段

C. 建立高度集中的经济体制

D. 鼓励个体小农经济的发展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