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20世纪50年代,苏联科技人员发明了连续铸钢法,铸出的钢锭比传统方法质地均匀,...

“20世纪50年代,苏联科技人员发明了连续铸钢法,铸出的钢锭比传统方法质地均匀,且能将产量提高1/10到1/5,因而被28个国家买去专利。但直到1980年,苏联自身只有11%的钢锭采用此项技术生产。”对材料解读最准确的是

A. 制度变革激发技术创新

B. 计划经济制约技术转化

C. 科技交流不受冷战影响

D. 经济模式决定科研方向

 

B 【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考生运用所学知识,解读材料的能力。材料没有体现制度变革,故A项错误。材料中苏联虽然发明了连续铸钢法,但是较少运用此项技术,说明苏联的计划经济制约着该项技术的转化,故B项正确。材料主旨当为苏联发明了连续铸钢法,但自身却较少采用,“科技交流不受冷战影响”错误理解了材料的含义,故C项错误。 材料没有体现经济模式与科研方向之间的关系,故D项错误。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勃列日涅夫执政后,苏联模式的政治结构开始从极端回到“正常”形态。苏联这一时期的改革……缓解社会的紧张状态,但并未改变“经典体制基础”。材料中“这一时期的改革”指的是

A. 大中小企业全部实行国有化

B. 允许私人和外国资本家办厂

C. 将部分中央企业管理权下放

D. 着力调整苏联的所有制结构

 

查看答案

《华盛顿邮报》在某一时期陆续刊登了几篇新闻评论,其标题分别是:“莫斯科:是巨大的机会吗?”、“西方的援助应当使苏联实行改造而非改革”、“大学对俄国如何走向资本主义观点不一”。由此推断,该时期是

A. 赫鲁晓夫执政时期

B. 勃列日涅夫执政时期

C. 戈尔巴乔夫执政时期

D. 普京执政时期

 

查看答案

赫鲁晓夫时期,苏联取消农产品义务交售制,改为农产品采购制。将原来280多项生产计划指标缩减为只下达国家收购各类农畜产品的数量指标,农庄有权自行安排生产。这些做法(    

A.是回归到苏俄新经济政策                     B.提高了农庄的生产积极性

C.严重脱离了苏联社会现实                     D.形成了合理的工农业比例

 

查看答案

20世纪50年代苏联的国民生活水平之低下,让人难以置信。以食品为例,社会主义搞了30多年,直到1952年,苏联人均消费主要食品(牛奶及乳制品)才接近甚至还低于1913年水平,其直接原因是

A. 长期以来轻工业和农业落后

B. 高度集中的经济体制

C. 赫鲁晓夫大肆种植玉米

D. 勃列日涅夫强调军工业的发展

 

查看答案

美国著名历史学家帕尔默在《现代世界史》中论述到,“在1945年之后,工业社会的组织问题也没有得到最终解决。……苏联体制的主要缺陷是政治和经济自由的缺乏以及对个体主动性的抑制,……。”为了克服“体制的缺陷”

A. 斯大林积极加强对农业的管理,致力于集体农庄建设

B. 赫鲁晓夫大力提倡种植玉米,逐步改善了人民的生活

C. 勃列日涅夫变革企业所有制,扩大国营企业经营自主权

D. 戈尔巴乔夫用经济管理办法,承认市场调节的作用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