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齐景公问政于孔子。孔子对曰:“君君、臣臣、父父、子子。”公...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齐景公问政于孔子。孔子对曰:“君君、臣臣、父父、子子。”公曰:“善哉!信如君不君、臣不臣、父不父、子不子,虽有粟,吾得而食诸?”

子曰:“道之以政,齐之以刑,民免而无耻。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

——孔子《论语》

材料二君为臣纲,父为子纲,夫为妻纲,是地维之所赖以立,天柱之所赖以尊……君虽不仁,臣不可以不忠;父虽不慈,子不可以不孝;夫虽不贤,妻不可以不顺。”

——《曾文正公全集》家训卷下

材料三城邦以正义为原则。由正义衍生的礼法,可凭以判断(人间的)是非曲直,正义恰正是树立社会秩序的基础。要使事物合于正义(公平),须有毫无偏私的权衡;法律恰恰正是这样一个中道的权衡。法治应该包含两重含义:已成立的法律获得普遍的服从,而大家所服从的法律又应该本身是制订良好的法律。

——亚里士多德《政治学》

请回答:

(1)依据材料一,指出孔子为建立社会秩序的主张有哪些。这一主张到后来对社会发展产生了什么影响?

(2)依据材料三,说明亚里士多德认为该如何建立有序的社会。

(3)综合上述材料与问题,你认为应该如何建立良好的社会秩序。

 

(1)主张:按照君臣名分之礼、以德治国。影响:后来形成的三纲五常成为维护专制封建统治的工具,束缚了社会的发展与进步。 (2)通过实现正义、法治、中道来建立社会秩序。 (3)通过法治实现正义是建立良好的社会秩序的基础;既要肯定法治的基础作用,也要肯定道德的作用。 【解析】试题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古代东西方的圣贤,旨在考查正确解读材料并再认再现相关所学的能力。 (1)第一小问“主张”由材料一中的信息“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即可得出“以德治国”、“礼”的结论;第二小问“影响”可从维护封建统治、不利于社会的进步等角度思考作答。 (2)由材料三中的信息“城邦以正义为原则”、“法律恰恰正是这样一个中道的权衡”即可得出“通过实现正义、法治、中道来建立社会秩序”的结论。 (3)本题属于开放型的探究题,言之有理即可。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吾爱吾师,吾尤爱真理!”

——亚里士多德

材料二

材料三在吕克昂学园,有一门伦理学课程,讲授人生哲学。亚里士多德向人们讲述:任何事物都有三种状态,即过度、不及和中间。任何行为和感受都有一个中间性问题,过度与不及产生失误,中间往往能够获得成功并受人称赞。

请回答:

(1)结合材料一和所学知识,说明亚里士多德是如何突破柏拉图哲学思想的?

(2)依据材料二,指出亚里士多德突出的教学方法是什么?

(3)从材料三可以看出亚里士多德提出了什么思想?他这种思想有何特点?

 

查看答案

关于亚里士多德的学术成就不正确的是

A. 建立较完整的学科体系

B. 大多数自然科学成就一被证明是错误的

C. 其伦理学成就如三段论至今被奉为权威

D. 为后世的科研提供了一些方法论

 

查看答案

关于亚里士多德研究领域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 生物学:建立了动植物的分类研究体系

B. 物理学:指出具体事物的组成(形式和质料)

C. 逻辑学:创立“三段论”

D. 伦理学:提出了“孝悌之道”

 

查看答案

“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文质彬彬,然后君子。”——孔子;“慷慨是挥霍与吝啬的中庸。”——亚里士多德。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 材料体现的都是一种中庸思想

B. 两人都反对过和不及,认为要恰到好处

C. 孔子主张两者兼备,亚里士多德反对两端而取中间

D. 两者的中庸思想如出一辙

 

查看答案

马克思称亚里士多德是“古代最伟大的思想家”。亚里士多德的成就有

①讲究科学方法研究

②把逻辑学发展成为一门科学

③提出法治优于人治的思想

④提出“中庸之道”理论

A. ①②

B. ①②③④

C. ①②③

D. ②③④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