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阅读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

阅读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人而不仁,如礼何?人而不仁,如乐何?”“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

——《论语》

材料二孔子想回到西周,维护奴隶制,政治上是保守主义者,有他的落后一面,但他是伟大的史学家、教育家和人道主义的倡导者,他在历史文化遗产的继承、整理和传播上有卓越的贡献。

——《论孔子思想》

材料三孔子在历史文化领域有杰出成就,他的“爱人”、“仁民”观念以及他的教育思想,表现出新兴地主阶级的进步性,他想回到西周,只是因为不敢公开反对当时还比较强大的奴隶制,表现出他怯懦的方面

——《略论孔子思想的阶级性》

材料四韩国文化中有着传统儒家文化的因子,但这些传统因子已和韩国人的现代生活,以及他们从西方吸收来的现代思想观念糅和在一起,因而不仅这些传统因子被激活了,而且被赋予了新的生命。“汉流”要走向世界,也必须走融合东西方文化、融合现当代生活的路。

——孙逊《“韩流”与“汉流”的内涵解读》

请回答:

(1)据材料一,概括孔子所创立的儒家思想的核心内容。

(2)材料二、三都涉及孔子在教育方面的贡献。孔子在教育方面有何贡献?

(3)材料二、三在评价孔子时,采用的相同方法是什么?结论有何不同?

(4)据材料四,从当今“韩流”的强劲发展中,我们能得到哪些启示?

 

(1)礼、仁、中庸之道 (2)开创私学;有教无类;提出教育的目的是“成人”“成君子”;提出了合理的教学方法。 (3)方法:阶级分析法,一分为二。结论:材料一中的孔子代表奴隶主贵族,政治上是落后的;材料二中的孔子代表地主阶级,政治上是进步的 (4)启示:对传统文化要批判地继承(或:取其精华,去其糟粕) 【解析】(1)根据材料一“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人而不仁,如礼何?人而不仁,如乐何?”“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等信息可从礼、仁、中庸之道方面概括孔子所创立的儒家思想的核心内容。 (2)关于孔子在教育方面的贡献,根据材料二、三和结合所学知识可从开创私学、提出有教无类、因材施教等内容思考作答。 (3)第一小问,两个材料中都出现了“阶级”等关键词,说明是阶级分析法;且都是一分为二地看问题。第二小问,根据材料二可知孔子代表奴隶主贵族,政治上是落后的;根据材料三可知孔子代表地主阶级,政治上是进步的。 (4)关于启示,本问属于开放性问题,从当今“韩流”的强劲发展中,可从对传统文化要批判地继承方面回答启示即可。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下列关于孔子和亚里士多德的相同之处正确的是

都是教育家都提倡中庸之道他们的思想都对东西方文化的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  他们的思想都是唯心主义哲学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①②③

 

查看答案

亚里士多德认为“完美的人是最好的动物,但如果他与法律和公正剥离开来,那也会是最糟糕的动物”,但是他又告诉我们,人类的公正只能在城邦中找到。这段话主要反映了

A. 人们不能脱离城邦生活

B. 法律和公正的重要性

C. 人类的矛盾性

D. 城邦的存在弘扬了公正理念

 

查看答案

亚里士多德曾提出了自己的“中庸之道”,由此我们可以推断出他在政治上是

A. 反对民主制的激进派

B. 反对奴隶制的激进派

C. 温和的民主派

D. 激进的民主派

 

查看答案

大前提:孔子和亚里士多德分别是东西方的先哲。小前提:亚里士多德是“百科全书式的学者”。结论:孔子也是“百科全书式的学者”。

A. 大前提、小前提、结论都正确

B. 大前提、小前提正确,结论错误

C. 大前提、小前提、结论都错误

D. 大前提正确,小前提、结论都错误

 

查看答案

关于亚里士多德“中庸之道”的论述正确的是

①任何事物都有过度、不及、中间三种状态

②过度与不及产生失误

③中间能获得成功和赞赏

④中庸之道是一种明智的态度和方法

A. ①②③

B. ①②④

C. ②③④

D. ①②③④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