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为进一步巩固自己的统治权力,慈禧太后采取的破坏新政的措施不包括 A. 解除了支持...

为进一步巩固自己的统治权力,慈禧太后采取的破坏新政的措施不包括

A. 解除了支持新政的翁同龢的军机大臣职务

B. 任命她的亲信荣禄为直隶总督

C. 将人事任免和军权牢牢控制在手中

D. 指使袁世凯出卖维新派

 

D 【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慈禧太后通过解除维新派在宫中的要职、安插亲信、掌握军政大权等方式来巩固了自己的统治权,ABC正确,不符合题意,排除;袁世凯是自己出卖维新派,并没有受到他人的指使,D错误,符合题意,故选D。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英、日等国都曾暗示愿意帮助中国变法的主要原因是

A. 帮助中国走上资本主义道路

B. 推翻清王朝的统治

C. 推翻慈禧太后的统治

D. 与他国争夺在华的利益

 

查看答案

阅读下列材料,完成问题:

材料一

材料二

(1)材料一中的图片说明中日两国准备发起什么运动?

(2)当时的中日两国在外部条件上相同的遭遇是什么?两国的最终命运有什么不同?

(3)中国发起的维新变法运动历经百日夭折,其原因何在?简要说明其历史意义。

 

查看答案

【历史上的重大改革回眸】

材料1901年1月29日,慈禧太后以光绪帝名义在西安发布变法诏谕:“我中国之弱,在于习气太深,文法太密。庸俗之吏多,豪杰之士少……误国家者在一私字,困天下者在一例字,至近之学西法者,语言文字、制造机械而已,此西艺之皮毛,而非西政之本源也”。“舍其本源而不学,学其皮毛而又不精,天下安得富强耶?”“著军机大臣、大学士、六部、九卿、出使各国大臣、各省督抚,各就现在情形,参酌中西政要,举凡朝章国故、吏治民生、学校科举、军政财政,当因当革,当省当并,或取诸人,或求诸己,如何而国势始兴,如何而人才始出,如何而度支始裕,如何而武备始修,各举所知,各抒所见”。以奕劻、李鸿章、荣禄等人为督办政务大臣,以刘坤一、张之洞为参预政务大臣,共同负责主持新政工作。在随后五年左右的时间中,改革逐步推行。史称“清末新政”。

——据《清德宗实录》等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清末新政与戊戌变法的共同之处。

(2)戊戌变法与清末新政两次改革的结果差异很大,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原因,并指出清末新政的实质。

 

查看答案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克里米亚战争的失败对俄罗斯的民族主义者和斯拉夫派来说是一个严重打击,因为与许多事先就警告俄罗斯会因其没能跟上西方的脚步而即将遭到失败的西欧派人不同,斯拉夫派人则很有信心地预言俄罗斯专制制度的优越性将会导致一场可与1812年对拿破仑的胜利相媲美的胜利。实际上,这场失败暴露了旧制度的腐败和落后。

——【美】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材料二“百日维新”虽然失败了,但它毕竟触动了传统中国政治体制,为现代国家的建立作出了有益尝试。以后发生的历次革命运动,从现代化的进程看,都与戊戌变法有着历史的连续性。也正因为如此,史学界才会把戊戌变法视作近代中国现代化进程的起点。

——《回顾戊戌重温历史》(《光明日报》

2008年12月7日)

材料三在明治维新期间,我们发现了一个奇特的现象。一方面日本全面学习西方,从军事、技术、政治体制一直到生活习惯,日本的精英阶层善于学习,全力促进日本的现代化和西化;另外一方面明治政府在改革过程中出现了许多矛盾和不符合西方现代化模式的改革措施,其改革过程中融入了大量日本本身的传统和文化的因素。

——刘涛《中国崛起第十四:从“万世一系”的宗教

神话看日本的崛起》

请完成:

(1)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指出材料中“西方的脚步”和“旧制度”的内涵。

(2)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指出史学界部分学者将戊戌变法看做是“中国现代化进程起点”的主要依据。

(3)据材料三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日本明治维新“融入了大量日本本身的传统和文化的因素”的主要表现。

(4)综合以上材料,说明俄、中、日三国近代化的改革给我们的重要启示。

 

查看答案

某论文将“俄国在克里米亚战争中失败,开始农奴制改革”“日本遭遇黑船来航的冲击,继而明治维新”“中国遭受列强的侵略,开展戊戌变法”作为重要论据。该论文的主题可能是

A. 西方的殖民侵略与世界市场的形成

B. 工业文明冲击下的近代化改革

C. 资产阶级民主制度在亚洲的确立

D. 工业革命在亚洲的扩散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