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欲开拓万里波涛,布国威于四方”反映了日本明治政府 A. 主张求知识于世界,发展...

“欲开拓万里波涛,布国威于四方”反映了日本明治政府

A. 主张求知识于世界,发展资本主义

B. 主张建立近代化军队

C. 主张摆脱外来的民族压迫

D. 欲走对外扩张之路

 

D 【解析】“开拓万里波涛,布国威于四方”的内涵是扩展疆域,实行对外扩张,D正确;A属于经济、B属于军事;C是民族危机,不符合题意。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从明治维新开始到20世纪初,日本经济得以迅速发展的条件有

①彻底清除了封建制度

②政府大力发展近代工业

③对外侵略获得了大量财富

④相对有利的国际环境

A. ①②

B. ②③

C. ①②④

D. ②③④

 

查看答案

《大日本帝国宪法》规定:选举权须具有以下条件

①必须是年龄超过25岁的男子

②缴纳一定数量的税收

③必须是年龄超过30岁的男子

④年龄超过35岁的女子

A. ①④

B. ①③④

C. ①②

D. ②③④

 

查看答案

在1889年《大日本帝国宪法》的下列规定中,具有封建性特点的是 (   )

A.万世一系的天皇总揽统治权       B.天皇不得以诏令改变法律

C.天皇是军队的统帅               D.臣民在法律范围内享有基本人权

 

查看答案

【历史上的重大改革回眸】

材料1901年1月29日,慈禧太后以光绪帝名义在西安发布变法诏谕:“我中国之弱,在于习气太深,文法太密。庸俗之吏多,豪杰之士少……误国家者在一私字,困天下者在一例字,至近之学西法者,语言文字、制造机械而已,此西艺之皮毛,而非西政之本源也”。“舍其本源而不学,学其皮毛而又不精,天下安得富强耶?”“著军机大臣、大学士、六部、九卿、出使各国大臣、各省督抚,各就现在情形,参酌中西政要,举凡朝章国故、吏治民生、学校科举、军政财政,当因当革,当省当并,或取诸人,或求诸己,如何而国势始兴,如何而人才始出,如何而度支始裕,如何而武备始修,各举所知,各抒所见”。以奕劻、李鸿章、荣禄等人为督办政务大臣,以刘坤一、张之洞为参预政务大臣,共同负责主持新政工作。在随后五年左右的时间中,改革逐步推行。史称“清末新政”。

——据《清德宗实录》等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清末新政与戊戌变法的共同之处。

(2)戊戌变法与清末新政两次改革的结果差异很大,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原因,并指出清末新政的实质。

 

查看答案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1898年9月18日(八月初三)御史杨崇伊向慈禧太后上奏折,称:“风闻东洋故相伊藤博文,即日到京,将专政柄。”维新派人士谭嗣同深夜密访袁世凯,希望他起兵勤王,逼慈禧彻底交权。

9月19日(八月初四)慈禧太后自颐和园回宫。

9月20日(八月初五)光绪帝先召见袁世凯(袁于当晚回到天津);后接见日本前首相伊藤博文。

9月21日(八月初六)慈禧太后发动政变,宣布“临朝听政”。当晚,袁世凯从杨崇伊处获悉太后重新训政,为保全自己,和盘托出维新派的密谋。致使事态扩大,导致后来大批维新派被捕、被革、被逐和六君子被杀。

材料二关于戊戌变法的研究,所依据的材料主要是运动过后不久出现的梁启超的《戊戌政变记》和康有为后来的陈述如《康南海自编年谱》。由于作者就是当事者,所以很难作为信史。但这些作品都不同程度强化了康梁系话语,而来自清政府方面的解释几乎一直没有看到。

——《回顾戊戌、重温历史》

请回答:

(1)从材料一看,你认为引发戊戌政变发生的因素有哪些?你如何看待戊戌政变发生的原因?

(2)关于袁世凯告密与戊戌政变的关系,过去认为袁世凯告密直接导致政变发生,是促发政变的决定性因素。请依据材料一判断,这一观点是否成立?袁世凯告密与戊戌政变的进程有何关系?

(3)据材料二,说明文中提到的两部文献在研究戊戌变法运动史中的缺陷。由此,你认为史学研究应注意什么?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