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下列是生活在德川幕府统治时期的一名武士,他可能从事的活动有( ) ①在京都杀死一...

下列是生活在德川幕府统治时期的一名武士,他可能从事的活动有(  )

在京都杀死一名平民,但没受惩罚

他迫于生计,不得不经商

他参与了尊王攘夷活动

他被废除了佩刀的特权

A. ①②③④    B. ①②③

C. ①③④    D. ②③④

 

B 【解析】试题解析:注意题干中时间限制“德川幕府统治时期”,④是明治政府时期的。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19世纪后期,日本农民高唱这样一首歌:“长州进京,还不好吗?长州与萨摩,还不好吗?总算响起了黎明的钟声……”这首歌出现的背景是

A. 日本门户打开了

B. 改革时代到来了

C. 民主政治建立了

D. 扩张战争开始了

 

查看答案

【中外历史人物评说】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宋史·王安石传》记载:“登州妇人恶其夫寝陋,夜以刃斮之,伤而不死。狱上,朝议皆当之死,安石独援律辩证之为合从谋杀伤,减二等论。帝从安石说,且著为令。”

南宋的名人陈亮、黄震、胡宏、陈渊、朱熹等,认为王安石尽坏祖宗法度,聚敛、毒民、生事、开边、卒乱天下、骋私意饰奸言,以为违众自用,剥民兴利,斥逐忠贤。

材料二

臣以为,《律疏》假设条例,其於出罪,则当举重以包轻,因盗伤人者斩。尚得免所因之罪,谋杀伤人者绞,绞轻於斩,则其得免所因之罪可知也。有司议罪,惟当守法,情理轻重,则敕许奏裁。若有司辄得舍法以论罪,则法乱於下,人无所措手足矣。”

——马墙临《文献通考》

20世纪初,梁启超说,王安石是三代以下唯一完人,是中国的克伦威尔。王安石变法中的青苗法和市易法实为近代文明国家的银行雏型,免役法则与今世各文明国收所得税之法正同,王安石变法是中国史上,世界史上最有名誉之社会变革。

——梁启超《王安石传》

(1)依据材料一、二,归纳对王安石评价的不同点?

(2)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影响评价王安石的因素有哪些?

 

查看答案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朝鲜战争和越南战争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发生在亚洲的两场规模大、时间长、影响深远的战争。对于这两场战争,中国人常以“抗美援朝”和“援越抗美“来称呼。与“朝战”和“越战”相比,这种提法能更准确地反映中国与这两场战争的关系以及中美两国在这两场战争中不同的对抗形式。朝鲜战争中,中国以志愿军的形式出兵朝鲜,并且任命彭德怀为总司令亲自指挥战斗,毫不妥协地与美国进行了直接的面对面的军事较量;战争中伤亡的中国军人要远多于朝鲜军人,最后的停战协定也是在中国的主导下签订的。而在对待越南战争的问题上,中国只是派出支援部队从后方支援越南,让越南人民自已与美国斗争,而且在越南问题上中国主张边打边谈,力图控制战争的波及范围,避免将自已直接卷入;为了早日停战,中国不停地在双方牵线搭桥,传递着“和”的信息,并多次为此对越南施加压力,越美的停战和谈包含了中国的外交努力。

——章百家《“抗美援朝”与“援越抗美

——中国应对朝鲜战争和越南战争的不同选择》

(1)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中美两国在朝鲜战争和越南战争中对抗的不同形式和结果。

(2)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中国在朝鲜战争和越南战争采取不同对抗形式的原因。

 

查看答案

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  修律是晚清法制改革的重要内容。1901年以新刑律颁布前的过渡性法典,《大清现行刑律》颁行:

刑律共三十篇,三百八十九条,比旧律减少四十七条。现行律将旧律中的继承、分产、婚姻、田宅、钱债等纯属民事的条款分出,不再科刑,以示民刑有别。改革死刑执行法。将从隋至清沿用已久的笞、杖、徒、流死五刑,改为死刑、流刑、遣刑、徒刑和罚金,以示和各国办法无异。刑律删除了凌迟、枭首、戮尸、缘坐、刺字等酷刑,并规定死刑仅用绞刑的一种。清代满汉在刑律上是不平等的,犯了同样的罪,对旗人处罚轻,对汉人处罚重。《大清现行刑律》规定: 嗣后旗人犯罪一律科断。

沈家本认为“名法之中,尤以刑法为切要”, 于是在修改《大清现行刑律》的同时,由日本法学家冈田朝太郎、松冈义正起草的《大清新刑律》也于1910年公布。这是旧中国第一部具有资产阶级性质的刑法典。刑法典使用通行许多资本主义国家的刑法原则。

——陈昊《论清末的法制改革及其历史意义》

(1)根据材料概括晚清刑律改革的特点。

(2)根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清未刑律改革的意义。

 

查看答案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新中国成立初期,马寅初和毛泽东针对我国的人口现状提出不同观点:

马寅初在1953年全国第一次人口普查后,提出了”中国人口增长过快”的命题,并分别从加速积累资金、提高科学技术、提高劳动生产率和人民的物质文化水平以及增加工业原料等方面,对控制人口的必要性、迫切性进行了论述提出了以节制生育、提高人口质量为中心的“新人口论”。

建国初期,毛泽东对中国人口的认识,总体上讲他认为人多不是坏事,1958年1月28日,毛泽东在最高国务会议上指出:人多好还是人少好?我说现在还是人多好,恐怕还要发展一点。”

——摘编刘岩《对我国计划生育政策现状研究》

结合新中国成立初期的情况,对新中国成立初期的人口问题自拟论题进行探讨。(要求:写明论题,史论结合,史实准确,言之成理)。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