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有人说:“理想与现实并存”,我们不仅要看到理想与现实之间的差距,还应该看到理想与...

有人说:“理想与现实并存”,我们不仅要看到理想与现实之间的差距,还应该看到理想与现实之间的联系性,对于全球化的研究亦如此。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随着全球化进程的加深,“反全球化”的各种力量也在孳生、汇聚、增强,成为一种蓬勃发展的世界现象。除了以召开社会论坛的形式抨击西方主导的全球化外,除了频频以黑客身份攻击西方主要发达国家的官方网站和大型跨国公司以及各种全球性经济机构组织的网站以发泄自己对当前全球化的不满情绪之外,反全球化运动采取的主要形式应该说是针对西方主要发达国家、大型跨国公司及其控制的世界经济组织的大规模的游行示威。

——许朝兵《全球化与反全球化》

材料二  综观当前的反全球化运动,有人认为,它的意义主要也就在于提出问题而已,因而,它的局限性是非常明显的。且不说各种分散化的反全球化运动组织很难统一起来,……单从反全球化运动人士提出的一些口号,诸如“全球化要具有人性”、“世界应该公平对待每个国家”,我们就不难发现,他们还对西方发达国家的垄断资产阶级心存幻想。

——菲德尔·卡斯特罗《全球化与现代资本主义》

材料三  正如现代科技进步催生了全球化尤其是经济全球化一样,现代科技手段,还有各种非政府组织也极大地促进了反全球化运动的兴起。……人类从来没有像今天这样拥有如此巨大的科技潜力和创造财富与福利的如此非凡的能力,同时,世界也从来没有像今天这样不平等和存在如此严重的不公正。在通讯和距离方面使世界变得更小的那些令人惊叹的技术成就,同贫富之间和发达与不发达之间的巨大和日益悬殊的差距同时存在。这不能不说是人类智慧的一个悲剧。

——雅克·阿克《经济全球化》

材料四  理解“反全球化”的视角很多,可以从经济、政治、社会等不同角度去分析,其结果也不尽相同。但无论从哪方面出发,有一点是一致的,就是“反全球化”并不是要反对全球化这种趋势。全球化是历史发展的选择,是任何反对力量都无法逆转的一种趋势,这种趋势是人为反对所阻止不了的。况且从本质上讲,“反全球化”本身也是一种全球化的结果。

——黄晴《危险的失衡》

请回答:

(1)结合材料一二,概括反全球化的方式及局限性。

(2)运用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从多个视角,以“全球化的发展与未来”为主题撰写小论文。(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逻辑严密;表达清楚;250字左右)

 

(1)方式:召开论坛、攻击网站、游行示威 局限性:组织分散,难以统一;对西方资产阶级抱有幻想,未彻底抵制西方的全球化 (2)评分标准: ①梳理清晰全球化发展的历程(世界市场的产生及发展、二战后的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建立、区域集团化及90年代以来的经济全球化趋势的加强) ②推动全球化的因素分析:科学技术、跨国公司及各种国际组织、交通工具及通讯手段、两极格局瓦解等; ③全球化发展的本质及弊端:发达国家主导下的资本全球范围内的新一轮扩张;环境污染、贫富差距扩大(地区间发展不平衡);反全球化运动兴起 ④目标:致力于建立公正合理的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推动全球化向理想化的未来迈进 【解析】试题分析:(1)本题主要考察学生阅读理解的能力。解答本题要注意求答项的限制,如方式、局限性。 材料一的核心信息,可以概括为两句话,一是反全球化现象的出现,二是反全球化的形式。通过对第二句话的提炼,可以答出反全球化的形式有三种:召开论坛、攻击网站、游行示威。材料二中,“综观当前的反全球化运动,……它的局限性是非常明显的。”就是一个很好的提示,从后面的文字中,就可以概括提炼出来局限性。 (2)本题是小论文的题型,首先要明确小论文的要求,以“全球化的发展与未来”为主题撰写小论文。关于全球化的材料,可以分为两类,一个是全球化带来的弊端,一个是对“反全球化”的理性思考。仅仅从材料出发,比较片面。如果结合教材经济全球化的相关内容,思考经济全球化的发展的历程、推动力量、、发展趋势、带来影响、应对的措施等几个方面,就比较完整了。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材料一 1992年2月上旬,欧共体12国在马斯特里赫特市举行的首脑会议上通过了《马斯特里赫特条约》,决定在12国范围内实现经济货币联盟和政治联盟,即建立欧洲联盟。

材料二 1992年,美国、加拿大、墨西哥三国政府首脑签署了《北美自由贸易协定》,从而形成了拥有6亿人口,年平均总产值约6万亿美元的北美自由贸易区。

材料三 1991年,中国、中国台北和中国香港地区加入亚太经合组织,标志着这个地区经济合作的进一步加强。

请回答:   

(1)材料一、二、三说明了什么?

(2)从材料三中可以看出中国加入亚太经合组织对亚太经济有何影响?

 

查看答案

阅读下列材料:

国内生产总值比较(单位:百万美元)

高收入国家中三种类型

全世界

高收入国家

低收入国家

美国

欧共体

日本

1965年2003700

1413280

163040

698900

317570

91290

所占%   100

70.53

8.14

34.88

15.85

4.56

1993年23112566

18247536

990262

6259899

6279762

4214204

所占%    100

78.95

4.28

27.08

27.17

18.23

 

——根据世界银行1991年和1995年的发展报告提供的统计数字

回答:

①说明1965—1993年高收入国家、低收入国家的经济发展趋势。高低收入国家之间的经济状况呈现什么变化?这种变化对它们的经济发展有何影响?

②分别说明美国、欧共体、日本的经济实力地位发生了什么变化,指出这种变化对三者之间的经济格局有何影响。

 

查看答案

有人说它是1989年柏林墙倒塌以来欧洲最有意义的历史事件;有人说它的诞生必将对冷战后的世界经济和政治产生难以估量的影响,“它”指的是

A. 上海合作组织    B. 世界贸易组织    C. 北美自由贸易区    D. 欧元

 

查看答案

经济全球化从根本上讲

A. 是世界各国的经济合作

B. 是生产力发展的必然结果

C. 是世界经济领域的多边贸易体制的建立

D. 是发达国家对第三世界国家的经济掠夺

 

查看答案

阅读《美、德、日国民生产总值和人均国民生产总值表(1950、1980年)》。从中得出的结论与史实不符的是

 

国民生产总值(10亿美元)

人均国民生产总值(美元)

1950年

1980年

1950年

1980年

美国

381

2590

2536

11360

日本

32

1157

382

9890

联邦德国

48

828

1001

13590

 

 

A. 美国独霸资本主义世界的经济格局逐渐被打破

B. 日本在1980年成为世界排名第二的经济大国

C. 联邦德国的“社会市场经济”促使其高速发展

D. 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经济发展呈现不平衡的特点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