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东汉会要》载:“西都(西汉)止从郡国奏举,未有试文之事;至东都(东汉)则诸生试...

《东汉会要》载:“西都(西汉)止从郡国奏举,未有试文之事;至东都(东汉)则诸生试家法(经术),文吏课笺奏”。汉代选官制度的这一调整

A. 扩大了官吏的人才来源

B. 奠定了九品中正制的基础

C. 有助于提高官员的素质

D. 使考试成为选官的主要途径

 

C 【解析】据材料“止从郡国奏举,未有试文之事……则诸生试家法经术”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西汉选官制度是察举制,由地方郡国推举人才,以“孝、廉”等品德标准为依据;东汉时,为纠正察举荐人之滥,开始注重考试,形成察举与考试相结合的选士制度,而且考试成份日益增加,考试内容为儒家经学,这有利于提高官员的文化素质,故C项正确;“扩大了官吏的人才来源”属于科举制的作用,故A项错误;九品中正制不是以考试为主要形式,故东汉考试选官的制度调整不是九品中正制的基础,故B项错误;两汉时期选官制度仍然是察举制,“考试成为选官的主要途径”属于科举制的特点,故D项错误。故选C。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清人顾祖禹所撰《读史方舆纪要》载:秦王政二十二年(前225年)“秦灭魏国,尽取其地以为郡县”,以魏国东部的数县置为砀郡,治砀县。对上述材料理解正确的是

A. 秦朝建立后设立了砀郡    B. 战国时期已经存在郡县

C. 秦始皇在全国推行郡县制    D. 砀县是我国最早的县

 

查看答案

在秦代,官僚这种政治角色是从分封制下君主的家臣演变而来的,同时设置官府中掌管簿书案牍的吏胥,辅助官员履行政务.这表明秦代

A. 已出现完整的官僚体系

B. 平民政治已取代贵族政治

C. 官僚政治的模式已经形成

D. 中央文官的地位较为突出

 

查看答案

《白虎通义·德论》记载:“宗者,何谓也?宗者,尊也,为先祖主也,宗人之所尊也。《礼》曰:宗人将有事,族人皆侍。古者所以必有宗,何也?所以长和睦也。大宗能率小宗;小宗能率群弟,通其有无,所以纪理族人者也。”以上材料表明西周宗法制度的主要目的是

A. 建立大宗小宗体系

B. 明确血缘关系的亲疏

C. 确立贵族生活准则

D. 巩固分封制的统治秩序

 

查看答案

西周晚期,鲁公与两个儿子一起去朝拜周王。周王觉得少子戏年幼可爱,就让鲁公废长子括而立戏为太子。鲁公十分郁闷,但也只能照办,最终戏继位。下列对材料解读正确的是(  )

A. 周王权力仍在但其行为有损王室威信

B. 鲁公违反了分封义务但遵守了宗法制

C. 在戏继位后括会成为鲁国国内的大宗

D. 由血缘关系决定的社会等级发生逆转

 

查看答案

【历史——选修4:中外历史人物评说】

文翁,少年时好学,通晓《春秋》,担任郡县小官吏时被考察提拔。汉景帝后期,担任蜀郡守,仁爱并喜欢教导感化。看见蜀地的民风野蛮落后,文翁就打算诱导教化,加以改进。于是就选出张叔等十多个聪敏、有才华的郡县小官吏,亲自告诫勉励,遣送他们到京城,让他们就学于太学中的博士,有的学习法规法令。几年后,这些蜀地青年都学成归来,文翁让他们担任要职,按顺序考察提拔,他们中有的成为了郡守、刺史。

他又在成都市中修建学宫(公立学校),把条件差的县的青年学生招收为学宫弟子,免除他们的徭役,将学问高的学宫弟子用来增补郡县官员的空缺,学问稍次的担任孝悌力田(一种主管德行教化的官职).每次到各县巡查时,从学宫的学生中选一些通晓经书、品行端正的一起去,让他们宣传教化的法令。各县的官民见到了都以为很荣耀,抢着成为学宫弟子,有钱人甚至花钱以求能成为学宫弟子。因此,蜀地的民风得到极大的教化,蜀地到京城求学的人数和齐鲁之地的一样多。到汉武帝时,命令全国的郡县都设立学宫,有学宫从文翁开始创立这种说法。

——翻译并整理自《汉书•文翁传》

(1)根据材料,概括文翁在蜀地进行民风教化的做法。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文翁推行民风教化的意义。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