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彩礼是订婚时男方向女方或女方家送一定数额的货币...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彩礼是订婚时男方向女方或女方家送一定数额的货币或实物,在当时男耕女织时社会形态下,妇女也是劳动力之一,当女子出嫁到男家后,女家即缺少了一个劳动力,为弥补女家因此而遭受的损失,男家就用彩礼来做补偿;从彩礼的标识意义来看,它意味着狩猎时代男子涉猎的“勇敢和技艺”,表示男子经受劳动考验,维持家庭生活的能力。因此,在以劳动为谋生手段的农耕社会,女家自然是选择彩礼多的男家,这并非嫌贫爱富,而是因生活需要所做出的选择。然而,这毕竟助长了奢侈淫逸之风。彩礼渐渐成为官位尊卑、门第高低的标识。即便门第不高,也以彩礼显富贵,以提高自家权位。社会上为准备婚礼财货而倾家荡产、家破人亡的事时有发生。对此,齐高帝代宋后,多次下诏禁止奢侈风气,禁止奢华婚礼成为一项法令。虽然规定婚礼要贯彻节俭,但奢华之风屡禁不止。与此同时,彩礼也为买卖婚姻提供了合法的获取钱财的方式,从而助长了买卖婚姻。

——于晓青《传统文化中的彩礼及其流变》

材料二:嫁妆是罗马古代社会妇女所能拥有的基本的、主要的财产。嫁妆对于古罗马妇女而言不仅仅是获取陪嫁物,更重要的是通过嫁妆得到父系家族财产的拥有权,从而获得社会地位。在古罗马社会嫁妆是女方家族对负担婚姻重荷的男方家族的一种补偿,是对女儿脱离父系家族从而失去其财产继承的一种补偿。罗马妇女作为女儿需要保护,生育子女需要保护,承担养育子女需要保护。给予妇女财产并不是让其与男性一样拥有财产,参与社会事务,而是社会需要妇女,社会发展需要妇女,妇女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使其不断改变着传统观念。罗马妇女通过嫁妆获得一定的财产,并在嫁妆制度的演变过程中,拥有了更多的财产及财产权,从而参与到社会财产分配之中,提高了她们在社会中的经济地位。

——何越《从嫁妆制度的变化看古罗马社会妇女的经济地位》

材料三:在1934年4月8日中央苏区颁行的《中华苏堆埃共和国婚姻法》中,已有了废除聘金、聘礼及嫁妆的规定。新中国成立后,我国1950年、1980年《婚姻法》和2001年修改后的《婚姻法》,均未对婚约和聘礼做出规定,且都规定了禁止买卖婚姻和禁止借婚姻索取财物的内容。但目前我国很多地方仍存在把订婚作为结婚的前置程序,在农村尤盛。事实上,天价彩礼对家风、村风、民风的破坏远超想象。彩礼成了拦住爱情、亲情的高门槛,传统民俗变成了颠覆公序良俗的恶俗。攀比之风盛行,结婚彩礼逐步蜕变成了一种契约式的婚姻筹码。爱情被钞票“变卖”,婚姻被彩礼绑架,少数动辄挑着几百万上千万现金娶亲的人,又有多少人能真正幸福?——摘编自百度百科

(1)根据材料一、二,归纳中国古代彩礼和罗马嫁妆的异同点,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不同的原因。

(2)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我国婚姻中彩礼屡禁不止的原因和影响,并谈谈对当今农村天价彩礼的认识。

 

(1)同: ①都是一种经济补偿方式;②都是身份与地位的象征;③都有法律制制度对其进行规范。 异:中国古代: ①是男子劳动能力的体现;②降低了妇女在婚姻和家庭中的地位。 古代罗马: ①是女子获得财产的方式(表现);②提高了妇女在婚姻和家庭中的地位。 原因:中国古代: ①小农经济占统治地位;②等级森严、贫富差距大;③男尊女卑。 古代罗马: ①商品经济繁荣;②法律保护私有财产;③有男女平等意识。 (2)原因: ①受传统习俗的影响;②市场经济的发展:③受传统重男轻女思想的影响;④法律中虽有禁止条文但并无强制措施。 影响: ①助长奢侈和攀比之风②加据社会的不稳定③不利于经济的发展。 认识: ①应当移风易俗,改变落后的婚礼观;②从法律和制度上打击买卖婚姻③提高农民的道德素养。 【解析】本题考查了中西方古代彩礼和嫁妆的相关问题。通过考查这些问题分析中西方古代不同婚姻观念。 (1)材料“为弥补女家因此而遭受的损失,男家就用彩礼来作补偿”“通过嫁妆得到父系家族时产的拥有权,从而获得社会地位。在古罗马社会嫁妆是女方家族对负担婚姻重荷的男方家族的一种补偿,是对女儿脱离父系家族从而失去其财产继承的一种补偿”中可以得出两者的相同点;材料“彩礼也为买卖婚姻提供了合法的获取钱财的方式”“社会需要妇女,社会发展需要妇女,妇女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使其不断改变着传统观念”可以得出两者的不同之处。根据所学知识可以从两者政治、经济和思想等方面来分析原因。 (2)材料“彩礼成了拦住爱情、亲情的高门槛,传统民俗变成了颠覆公序良俗的恶俗”“均未对婚约和聘礼作出规定,且都规定了禁止买卖婚姻和禁止借婚姻索取财物的内容”并结合所学知识可以得出第一小问的答案。材料“攀比之风盛行”“爱情被钞票“变卖”,婚姻被彩礼绑”可以得出第二小问的答案。结合所学知识可以从法律、村民的素质等方面来分析出第三小问的答案。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在古代中国,从男尊女卑的观念出发,统治者制定了一整套法律、伦理道德的原则,用以规范和限制女性的行为……中国古代把“主内”作为对女性的角色定位,把相夫教子作为女性的天职……

——摘编自《中国古代社会女性的独特贡献》

材料二“如今女学堂也多了,女工艺也兴了,但学得科学工艺,做教习,开工厂,何尝不可养活自己呢?也不致坐食,累及父兄,夫子了。一来,可使家业兴隆;二来,可使男子敬重,洗了无用的名,收了自由的福。”

——《秋瑾集》(1874—1907)

材料三1789年7月14日在法国巴黎,女裁缝、女鱼贩和洗衣妇加入了攻占巴士底狱的行列。10月,一支六、七千人的妇女队伍排在游行队伍的前列,她们强迫沿途所遇的妇女参与进来,涌向凡尔赛,包围了王宫。随后法国革命者对妇女进行了政治教育和动员,他们授给妇女“女公民”的称号,允许她们出席旁听议会和各区大会,接纳妇女进入俱乐部等等,随后妇女们开始组建了妇女俱乐部。1791年9月,从事戏剧创作的妇女玛丽·古兹发表了以《人权宣言》为蓝本的《妇女与女公民的权利宣言》。1792年3月6日,波林娜·莱昂向立法议会递交了一份由319名妇女签名的请愿书,要求成立妇女国民自卫军,保卫祖国。

——摘编自舒丽萍《法国大革命时期公共领域中的妇女》

(1)根据材料一、二,概括指出中国妇女的地位有哪些变化?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近代中国妇女地位变化的原因。

(2)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法国巴黎妇女解放运动的特点,并说明理由。

(3)综合上述材料,谈谈女性地位与社会发展的关系。

 

查看答案

1978年后的最初几年里,香港和广东之间的交际语言是粤语,然而到1980年代末时,普通话渐渐成了新的通用语言。这种语言上的变化反映了   

A.经济体制改革的逐渐深化

B.广东和香港间的经济交往密切

C.对外开放的范围不断扩大

D.说普通话已成为一种社会时尚

 

查看答案

电视机以前体积大、质量重,大多数都放在电视机柜里,进入新世纪以来,中国电视机迅速实现瘦身,很多普通家庭都把它挂在墙上,电视机没了以往的“厚重”,以往的“厚重”机型几乎无人问津。这可以反映出

A.新时期国人逐渐倾向于高消费    B.“厚重”机型已无其观看意义

C.中国电视制造已走在世界前列     D.“时尚”成为国人的一种追求

 

查看答案

20世纪初,戏剧是当时影响最大的大众传播媒介之一,而在亚洲,刚刚兴起的话剧尤为其盛,它的教化力量、感召力量在一些人心目中甚至被放到了与宗教相类似的地位。下列关于中国话剧的说法错误的是

A. 话剧是由中国传统戏剧演变而来的

B. 话剧成为近代传播新思想的载体

C. 中国话剧在新文化运动前已经兴起

D. 话剧成为近代爱国宣传的重要阵地

 

查看答案

1958—1962年间,上海家庭妇女参与工业生产景象盛行一时,短时间里,大量妇女走出家门,成为新生的劳动力大军。这反映了当时

A. 中国工业化进程加速

B. 妇女冲破家庭参与社会劳动实现了男女平等

C. 妇女获得了独立的经济地位

D. 劳动力资源无法满足工业生产需求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