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历史选修: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材料 魏晋南北朝时期地方行政体制由秦汉的郡县两...

【历史选修: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材料

魏晋南北朝时期地方行政体制由秦汉的郡县两级制变为州郡县三级制,增加了中央到基层的中间环节,且州郡随意增设,地方官僚队伍膨胀,豪家大族把握地方大权。为了解决这一弊端,隋文帝加大了对地方行政体制改革的力度,设计了以整顿地方为核心、以致治安民为主旨的整体改革方案,并很快付诸实践。

隋文帝改州郡县三级为州县两级,又裁并一些州县,取消了地方官署选用属吏的权力,缩减行政支出。进一步规范和明确了州县官吏的选拔、考课、职权等有关制度。隋文帝规定九品以上的地方官完全由中央任命,州县长官不得自行选用属吏,县佐也不得用本地人,避免其凭籍权势横行地方。加强对地方官吏的约束与考核,要求他们每年年终到中央政府汇报工作。隋文帝曾派出巡视使者,一次罢免贪官污吏200多人;隋文帝注意对地方官吏的教育和引导,提倡节俭政治。

﹣﹣摘编自白寿彝《中国通史》等

(1)根据材料,指出隋文帝地方行政体制改革的主要内容。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隋文帝地方行政体制改革的意义。

 

(1)内容:减少地方区划层级和行政区的数量;进一步规范和明确州县官吏制度;加强对各级官吏的监督和教育。 (2)意义:加强了中央集权;有利于国家安定;为唐及以后各朝提供了借鉴。 【解析】(1)本问考查学生解读材料、获取信息的能力。根据材料“隋文帝改州郡县三级为州县两级,又裁并一些州县”,可以看出减少地方区划层级和行政区的数量;根据材料“进一步规范和明确了州县官吏的选拔、考课、职权等有关制度”,可以看出进一步规范和明确州县官吏制度;根据材料“加强对地方官吏的约束与考核,要求他们每年年终到中央政府汇报工作。隋文帝曾派出巡视使者,一次罢免贪官污吏200多人;隋文帝注意对地方官吏的教育和引导,提倡节俭政治”,可以看出加强对各级官吏的监督和教育。 (2)本问考查学生解读材料、获取信息和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隋文帝地方行政体制改革的意义需要结合所学知识来回答,从当时角度来看,减少地方区划层级和行政区的数量有利于中央集权,有利于国家安定;长远来看,则为唐及以后各朝提供了借鉴,影响深远。 整体分析:本题引用隋文帝地方行政体制改革的材料,设置两个问题,涉及改革“内容” “历史意义”的考查,难度相对简单。一般来说,关于改革史的内容,常见题型是主观题,主要考查学生概括材料、比较不同、 说明特点、指出原因、评述/评析观点、思考启示等等。对策: 熟悉考点是基础; 多记诵,滚瓜烂熟; 阅读材料有技巧; 首尾句、标点符号; 组织答案须谨慎; 审清题、简单草稿; 要点序号不能忘。 序号化、书写清楚。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1938年10月24日,由民生公司总经理卢作孚亲自护送进舱的数百名孤儿难童趴在栏杆上放声高歌,摇着小手向卢作孚告别,观者无不为之动容,宜昌大撤退拉开大幕。到12月底,历时40多天的大撤退基本结束。当日军攻陷宜昌时,得到的只是一座空城,日本军界完全没有估计到宜昌撤退能奇迹般的完成。从宜昌抢退出的单位,既有金陵兵工厂这样的大型军工企业,也有大成纺织厂等民用企业,还有机关学校、科研院所、珍贵文物等;大撤退的同时民生公司又为前线将士源源不断地提供武器和给养,为抗战胜利提供了有力保证。

宜昌大撤退被称为“中国的敦刻尔克大撤退”。然而,其英勇悲壮更甚于后来的敦刻尔克大撤退。史学家指出,敦刻尔克大撤退是依靠一个国家的力量,由一个军事部门指挥完成的;宜昌大撤退是由中国的一家民营企业为主要力量创造的世界战争史上的奇迹。1939年,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授予卢作孚一等景星勋章和胜利勋章。1980年,党中央《关于卢作孚先生的结论》里这样写道:“他为人民做过许多好事,党和人民是不会忘记的。”

(1)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指出与敦刻尔克大撤退相比,宜昌大撤退有何特点?

(2)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简述中国的敦刻尔克大撤退的历史意义?

 

查看答案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在18世纪结束以前,英国已经建立了内阁制,君主只能通过大臣来统治。而大巨是议会成员并对议会负责的,这一体制强调议会和行政的联系,在一个主要方面与孟德斯鸠的原理是相反的。英国的宪法传统是强调“国会至上”的原则,国会是立法机关,国会至上也就是“国会立法至上”,其含义是“对国会的立法权限并无法律上的限制”。因此在英国,国会的立法权几乎无所限制,“英国国会除了把男人变成女人之外,还没有什么办不到的事情”。

——摘自《浅析权力制的原则在美英法三国宪法与宪政中体现》

材料二

南京临时政府的《政府组织大纲》原规定的是总统制,待临时大总统由孙中山让给袁世凯之后,《临时约法》即改为内阁制,以便架空袁世凯,通过国民党在议会中的多数,保证权力掌握在自己手里。……民初的国会,虽然热热闹闹,但无论是国民党还是进步党,关心的重点不是协商妥协,为民国制定一个新宪法和新制度,而是忙于党争,打击对方的势力,扩充自己的权力。李剑农指出:“从唐内阁到赵内阁,同盟会派的人只恨内阁不能全操入己党手中,以为还是党势太弱,极力扩张党势;非同盟会派的党人,也深感内阁不能全落入同盟会派的手中,一方面权力反对政党内阁之说,一方面也极力造党与之相抗。”

——摘自《辛玄后民初的制度转型败因探讨》

(1)报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英国政治机构之问的关系。并分析英国形成国会至上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辛亥革命后内阁制形成的主要原因。结合所学知识,说明近代中国和英国国会的不同点。

 

查看答案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大约在1660—1789年,西欧专制主义盛行,欧洲智力和文化的历史也经历了中世纪以来最重大的变化。”

——摘自【美】罗伯特·E·勒纳等著《西方文明史》

材料二英国的大炮破坏了中国皇帝的权威,迫使天朝帝国与地上的世界接触。与外界完全隔绝曾是保存旧中国的首要条件,而当这种隔绝状态在英国的努力之下被暴力所打破的时候,接踵而至的必然是解体的过程,正如小心保存在密闭棺木里的木乃伊——接触新鲜空气便必然要解体一样。

——马克思《中国革命和欧洲革命》

(1)举例说明推动这一时期“欧洲智力和文化的历史”发生重大变化的政治、经济因素。

(2)在这一时期,中国专制主义盛行有哪些主要表现?由此产生了什么后果?

(3)透过马克思的这段话,我们可以看出,鸦片战争客观上对中国传统社会产生了重大的影响。由此有人就说:“鸦片战争是在执行一种历史使命,它是用侵略手段来达到使中国向世界开放的目的;从某种意义上说,是鸦片战争一声炮响,给中国送来了近代文明”。请结合史实评述这种观点。

 

查看答案

吕思勉在《中国通史》中说:“近代军阀的跋扈,看似扰乱了中国好几十年,然这一班并无大略,至少是思想落伍,不失现代潮流的人,在今日的情势之下,复何能为?而在今日,国内即无问题之后,对外的难关,仍成为我们生死存亡的大问题。”吕思勉意在强调

A. 思想落后是军阀混战的根源

B. 中国自存之理在于打退侵略

C. 当时中国内部已实现合作

D. 中国革命的前途在内不在外

 

查看答案

1791年托马斯·潘恩的《人权论》在英国出版,书中提到:“主权作为一种权利只能属于国民,……‘光荣菜命之所以好,是因为当时的人民行使了这个权利,推翻了一个暴君。……任何一个政府,如果不按共和国的原则办事,都不是好政府,共和政府把为公众谋福利作为其目标。把民主制作为基础保留下来,同时摈弃腐败的君主制和贵族制,代议制就应运而生。下列解释与材料主旨不符的是

A. 作者提倡建立代议制共和国    B. 光荣革命体现了主权在民的思想

C. 政府月的是为公众利益服务    D. 作者推崇英国的君主立宪制度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