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历史图片包含了政治、经济、文化等多种信息。阅读图片,完成下列要求。 比较图1、2...

历史图片包含了政治、经济、文化等多种信息。阅读图片,完成下列要求。

比较图1、2和图3、4,提炼两项有效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加以说明。(要求:观点明确,论从史出,逻辑严密)

 

示例1茶马古道和新航路的开辟分别体现了农耕文明和海洋文明的特点。 茶马古道的出现是农耕文明高度发展的结果,对外交往的方式主要通过陆路交通,体现的是农耕文明与游牧文明之间的交流及对外输出农业产品。 新航路的开辟是欧洲商品经济和资本主义萌芽的产物,对外交往的方式主要通过远洋航行,体现了为资本主义经济发展进行资本原始积累,掠夺金银财富的特点,是典型的海洋文明。 示例2茶马古道和新航路都促进了经济的交流。 茶马古道促进了中原地区和边疆地区的经济交流,形成了持久互补互利的经济关系;交易的产品以土特产为主,贸易双方具有互补性;边境贸易、对内贸易共同发展,促进了西南地区的经济开发与发展; 新航路的开辟加强了世界各地区之间的经济交流与联系,世界市场的雏形开始出现;引起了商业革命和价格革命,加速了欧洲封建制度的解体,促进了资本主义的发展。 示例3茶马古道和新航路都推动了不同文明之间的交流与融合 茶马古道促进了中原汉族和边疆藏族等少数民族的交流,成为农耕文明和游牧文明联系的纽带;促进中外经济文化交流;在长期的交往中,藏文化、汉文化、佛教文化、伊斯兰教文化等各种文化之间相互交流,形成了兼容并尊、相互融合的多元文化格局。 新航路开辟结束了世界各地相对孤立的状态,东西方的文明开始汇合交融,加速了人类从传统农耕文明向近代工业文明转变的进程。 示例4茶马古道和新航路的开辟都体现了人类征服自然开拓创新的精神。 茶马古道上的商旅不畏艰险开拓创新,走出了一条高原国际商道,体现出了超越自我的人文精神。 开辟新航路的航海家们勇于探险,用无畏的精神证实了地圆学说,冲击了神学世界观,彰显了人的伟大力量,促进了人文主义的传播和人们的思想解放。 【解析】试题分析: 本题主要考察学生的读图能力。解答本题可以从交通工具入手,图一是马队,图三是船队,图二是陆路交通,图四是海洋交通,进一步分析文明的差异。本题还可以从经济交流、文明史观和人文精神等多个角度分析。茶马古道促进了中原地区和边疆地区的经济交流,新航路的开辟加强了世界各地区之间的经济交流与联系,进一步分析其作用。利用文明史观分析,茶马古道促进了中原汉族和边疆藏族等少数民族的交流,新航路开辟结束了世界各地相对孤立的状态,东西方的文明开始汇合交融,之后进一步延伸。 考点:古代中国的经济结构·古代商业的发展·茶马古道;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和发展·新航路的开辟;史学方法论·史观·文明史观。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金融学专家陈志武教授曾提出一个命题:“掠夺对西方的崛起贡献有多大?”他指出:当前中学和大学的历史教育中认为:“西方的兴起靠的是掠夺,然后才有金融的发达,科技的进步,才有今天的现代化,即掠夺在先,发展在后。”然而陈志武教授坚决予以否定并论证两点:一是在16世纪西班牙从美洲掠夺金银之前,西欧商业银行的发达程度已经非常高,足以解决跨国贸易支付问题。二是如果西方的兴起或者崛起靠的是掠夺,为什么成吉思汗的蒙古掠夺没有留下任何东西?为什么最早征服美洲大陆并从拉美掠夺了大量金银的西班牙从17世纪就开始没落?为什么藏在地下的石油资源没有让当今的中东国家成为世界强国?如果掠夺在先,发展在后的观点成立的话,那显然忽视了欧洲文艺复兴时期在商业、金融、文化、科技及相关制度方面的发展,也没有认识到古希腊罗马留在西方的民主法治思想,这些发展给西欧以超前的制度和崛起的实力。

——摘自《历史教学》2012年第2期

评材料中关于“掠夺”与“西方崛起”关系的观点。(要求围绕材料中的一种观点展开讨论;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

 

查看答案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在探讨英国工业革命与城市化进程的课题上,某中学历史兴趣小组在阅读史学家钱乘旦的《英国通史》第五卷《光辉岁月﹣19世纪英国》时节选了以下内容:

城市化与工业化是孪生姐妹,但城市的急速发展也引发了“城市病”。…….工业革命中,英国人全神贯注地发展经济、追逐利润,对身边的世——城市和环境不闻不问,于是城市建设和经济发展严重脱节,英国患上了“城市病”。

当时的城市完全没有“规划”,是无拘无束“自由”发展的产物。……城市污染严重,河流污染也造成严重的卫生问题,影响着城市的发展。……为改变这种情况,伦敦当局着手建立一个现代下水道系统,《1876年河流污染防治法》是英国历史上第一部防治河流污染的国家立法,也是世界上第一部水环境保护法……此后,浴室、医院、公园、供电、有轨电车等公共设施也渐由市政管理和经营,公用事业逐步摆脱私营体制单纯牟利的动机,转变成为市民服务的“公用事业”。与此同时,城市规划与改造工作也开始了……通过以上这些措施,英国的城市面貌逐步发生改变,因此,“城市病”已得到初步控制。

结合材料与所学世界史的相关知识,给历史兴趣小组拟定一个主题,围绕困果关系进行简要论述(要求:明确写出所拟主题,论述需围绕因果关系)。

 

查看答案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历史地图包含了政治、经济、文化等多种信息。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至少概括15世纪中西探险航行的两个共同点并分析其原因。

 

查看答案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关于地理大发现的动因,欧洲人认为,15世纪,土耳其的扩张阻隔了西欧各国通过地中海到东方去的传统商路;西欧各国为了获得东方的商品和黄金,迫切希望开辟新航路。这种动因在学界逐渐成为普遍的认识。

材料二后来,有学者从新史料中发现更为重要的动因,他们认为,11世纪开始,西方人对东方的香料、丝绸及各种工艺品需求大增,而东方人却对西方的商品不感兴趣。西方靠输出贵金属来维持与东方的贸易,几百年间都是如此。15世纪,威尼斯商人经奥斯曼土耳其每年运往西欧的胡椒总量在750—1000吨,价格一般要提高8—10倍。这引起了欧洲其他国家的人不满意,特别是热那亚人,他们要另辟蹊径,自己到东方去运来香料赚钱,为了与威尼斯竞争,他们的资本和人才流向葡萄牙和西班牙。

——摘编自王加丰《关于地理大发现的动因问题》等

运用材料二和所学知识,对材料一中“新航路开辟原因”的观点进行探讨。(要求:观点明确,充分、准确运用材料及史实进行评析,史论结合,逻辑清晰。)

 

查看答案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世界历史”是马克思世界历史理论的核心范畴,由于出发点及时对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的理解不同,观点也不同。中国学术界关于“世界历史”的理解主要有以下两种观点:一种观点认为世界历史是相对于民族历史而言的,但不是民族历史的简单总和,而是资本主义大工业基础上民族历史相互作用构成的有机整体。一种观点认为世界历史不是指史学意义的整个人类历史,而是特指建立在一定生产力水平基础上,各民族普遍交往、相互依存形成的有机整体历史。历史学上的世界历史包含了有人类以来的全球范围的历史。马克思的世界历史范畴特指16世纪以来世界作为一个整体所形成的历史。

——摘编自赵士发《世界历史理论:唯物史晚研究的焦点》

选取材料中的一个观点,结合世界近现代史的相关史实,运用唯物主义史观加以解读。(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