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阅读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梁启超将变法的过程描述为康有为由布衣而卿...

阅读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梁启超将变法的过程描述为康有为由布衣而卿相的个人发迹史,将清政府陆续推行的新政缩减至康有为主导的“百日维新”,将康有为思想诠释为戊戌年新政运动的唯一指导思想,将政变的原因约化为主维新的光绪和主守旧的慈禧之间的帝后党争。这些观点在现行的叙述中演变为:康有为是维新运动的主要领袖,康有为、梁启超、谭嗣同等人构成的维新派是当时唯一的进步力量,康有为的思想是变法的主导思想,他多年奔走推动了变法运动的发展,并最终得到光绪帝的支持,于1898年推行了短暂的新政。

——余音《百年黄昏:回到戊戌变法历史现场》

材料二在近代中国,维新派和革命派都曾为中国的政治民主化进程作出了重要贡献。某班组成了三个兴趣小组对这两个派别的关系进行探讨论证,结果得出了以下三个结论:

 

第一组

针锋相对、势不两立

第二组

齐心协力、相得益彰

第三组

异曲同工、殊途同归

 

 

(1)材料一中梁启超将“康有为思想诠释为戊戌年新政运动的唯一指导思想”,梁启超这样评价的依据是什么?试简要说明之。

(2)材料二中的三个结论,只有一组是准确的,请加以判断并简要论证。

 

(1)维新变法前夕康有为的《新学伪经考》对于动摇封建统治的思想基础形成了很大的冲击;他的“托古改制”理论把孔子奉为变法改制的祖师,以此论证变法的必要性和合理性;他以“三世”说来强调中国由君主专制过渡到君主立宪制的必然性。他的思想在维新变法时期影响最大,故而梁启超认为其思想是变法的“唯一指导思想”。 (2)第三组:异曲同工、殊途同归。 ①“异曲”:维新派主张改良,实行君主立宪;革命派主张革命,实行民主共和制。 ②“同工”:都主张学习西方,反对君主专制,实行资产阶级民主政治,救亡图存。 ③“殊途”:维新派开展了自上而下的维新变法运动;革命派发动辛亥革命,推翻清朝统治,建立中华民国。 ④“同归”:都推动了中国民主化进程(或:推动了中国的现代化),但最终都没有改变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性质。 【解析】第(1)题应当从康有为对戊戌变法的贡献和地位方面进行回答。 第(2)题要联系维新派和革命派的救国思想及实践结果进行分析,从手段来看,是“异曲”即救国道路不同;从救国理论来源和性质来看,是“同工”即有相似点;“殊途”是指救国实践不同;“同归”是指结果和影响有相同之处。然后联系所学史实进行归纳概括,要注意表述简练,符合史实。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梁启超在1902年4月《与夫子大人书》中,直截了当地对康有为说:“欲唤起民族精神者,势不得不攻满洲。日本以讨幕为最适宜之主义,中国以讨满为最适宜之主义……满廷之无望久矣。”

材料二梁启超自美洲考察归来后……并激烈反对在中国实行民主共和制。他说:“若夫数百年卵翼于专制政体之人民,既乏自治之习惯,复不识团体之公益,惟知持个人主义以各营其私。……排满革命,实行民主共和还为时尚早。”

——上述材料均摘自《从〈新大陆游记〉看梁启超思想的突变与还原》

(1)依据材料一归纳梁启超的思想主张,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梁启超持上述主张的原因。

(2)依据材料二分析梁启超激烈反对在中国实行民主共和制的原因。从材料一和材料二看,梁启超的思想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查看答案

孙中山在护法运动失败后指出:“顾我国之大患,莫大于武人之争雄,南与北如一丘之貉。”“武人之争雄”给中国社会带来的影响不包括

A. 军阀混战,社会动荡

B. 客观上加强了中央集权

C. 人民痛苦,民不聊生

D. 列强对中国的控制加强

 

查看答案

二次革命是反对袁世凯专权的斗争,将其称为辛亥革命的继续,主要是从哪一方面来说

A. 领导力量

B. 革命任务

C. 革命性质

D. 斗争方式

 

查看答案

1912年2月12日,清帝宣告退位。清帝宣告退位的直接原因是

A. 立宪派的强烈要求

B. 北洋军阀的逼迫

C. 革命党人的压力

D. 满族贵族的要求

 

查看答案

在清末,革命派与维新派的根本分歧在于

A. 对西方列强的态度

B. 是否实行“平均地权”

C. 政体变革的方式和目标

D. 是否推行议会制度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