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孔子认为:在当时的社会里,只要把不符合周礼所规定的那些人和事物都统统匡正了,就能...

孔子认为:在当时的社会里,只要把不符合周礼所规定的那些人和事物都统统匡正了,就能“名正言顺”,天下太平了。该观点

A. 符合春秋时期社会发展趋向

B. 说明孔子竭力赞同政治改革

C. 揭示当时社会发展中弊端

D. 包含着构建有序的统一思想

 

D 【解析】春秋战国时期是由奴隶社会向封建社会转型,而孔子幻想维持奴隶制度,排除A;孔子渴望回到旧制度中,排除B;材料没有揭示社会发展的弊端,排除C;由“那些人和事物都统统匡正了,…..天下太平了”,可见包含着构建有序的统一思想,故选D。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历史一选修4:中外历史人物评说】

材料华盛顿与孙中山均崛起于民族危亡之时,历尽各种艰难险阻,终建成资产阶级共和之新国家,两者的宪法思想也贯穿于两国开创时期之始终。独立战争结束后,面对十三个州之间互相牵制的混乱局面,华盛顿在费城召集了1787年的联邦代表大会,制定了1787年的美国宪法。在就任总统职位之后,华盛顿时刻将自己的总统权限放置在宪法的权力框架之内,决不越轨。在他看来,“法律和政令不被遵守,或不能得到完全贯彻,反而不如不制定它们”。1911年武昌起义后,中国革命党人制定了《中华民国临时政府组织大纲》作为临时宪法,采用了类似美国宪法的创制精神,否定责任内阁制,采用总统制的权力构架。1912年,孙中山等人根据大纲,仿照美国的宪政制度创建中华民国南京临时政府,确立了以三权分立为原则、总统制为特征的主宪政体。但是在孙中山决定将大总统之位让于袁世凯之后,参议院又制定了《中华民国临时约法》,核心是将总统制改为责任内阁制。这样做的原因是孙中山认为“未来总统之必须界诸袁世凯,……故设有国务委员负责之规定,以削减其权威,而预防其专擅”。

——摘编自王明明《华盛顿与孙中山宪法思想研究》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比较华盛顿与孙中山宪法思想的异同。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孙中山上述究法思想产生的原因。

 

查看答案

材料出洋的华侨,多数都只能与相同方言的人往来,同乡会、宗亲会的组织成为他们最热衷参与的团体。清末维新派和革命派的宣传活动,加以清末民初中国的新式教育引进侨居地之后,华侨群体中的家乡观念有所淡化,国家观念加强。1938年,为支援抗战,南侨总会成立,出席会议的华侨领袖来自于南洋各地,出自不同的方言群体,代表不同的救国团体。由此开始到抗战结束,南洋、美洲、欧洲三大洲的华侨在全世界总共建立了3940个华侨抗日爱国团体。1937-1945年,世界各地华侨总捐款数13.2亿元,此外,全球华侨还发起其他各种抵制日本的行动,例如抵制日货运动、禁运废铁运动、马来西亚的日本人工厂之华工罢工运动等,很多华侨甚至亲自回到国内参加了伟大的抗日战争。太平洋战争爆发后,有不少华侨的侨居国也卷入对日战争中,广大华侨在侨居地加入对日作战行列,促成了华侨与当地人民、华侨与盟军人员共同为反日斗争而努力,此时各民族跨越了种族和文化的隔阂,增进彼此的交流,为战后华侨之融入当地社会做了准备。

——摘编自李盈慧《跨越边界》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华侨参与抗战的特点。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华侨抗战的影响。

 

查看答案

【历史-选修1: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材料1948年8月19日,蒋介石以总统名义正式颁布《金圆券发行办法》,规定金圆券发行额为20亿元,全国券每元的含金量为0.22217公分,可分别兑换法币300万元或东北流通券30万元,限于1948年11月20日以前无限制兑换。

1948年8月21日-1949年5月南京国民政府金国券发行额及其指数统计表

 

发行日期

全国券发行额(单位:亿元)

折合法币数(单位:亿元)

发行指数(1937年6月=1)

发行指数(1945年8月=1)

1937.6

 

14

1

 

1948.8.21

2.2

6636946

470705

1.0

1948.9

9.6

28710000

2036170

4.4

1948.10

18.5

55500000

3936170

8.4

1948.12

83.2

249600000

17702188

37.8

1949.1

208.2

616660000

44302128

94.6

1949.5

679458.0

2038374000000

144565531915

308844.5

 

 

——摘自杨荫溥《民国财政史》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南京国民政府发行金圆券的社会背景。

(2)根据材料井结合所学知识,评价南京国民政府1948年的币制改革。

 

查看答案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阅读上述历史地图,挑取一项历史信息,非并结合所学知识对其进行解读。

 

查看答案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中国传统市镇兴起于宋代。其中,一部分是由原来作为各地基层军事据点的戌镇演变而来,或通过县城降格、集市升格、税务坊场改置、交通驿站升置等方式设置的,称为“镇市”,具有一定规模,且有正式建制;一部分是在临时性乡村墟市的基础上发展形成的,称为“草市”,大多规模有限。到北宋中后期,市镇工商业已成为各地社会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发展形态上开始呈现不同的特点。形成了环城市镇、农业市镇、手工业市镇、商品转运市镇、港口市镇、消费型市镇等不同的发展类型。明清时期由于政治、经济和社会上的局限,城市的发展受阻,城市化的重心逐渐由城市转向农村。明清时期城市化的一个突出特点是人口、经济和社会活动向以市镇为中心的农村地区转移和聚集。

——摘编自陈国灿《中国早期城市化的历史透视》

材料二15世纪晚期,英国农村城镇的层级体系已经基本形成。英国的农业条件并非最好,粮食生产主要集中于东南部区域,这种状况使得英国农村的商品交易相对发达,集市、市场和专业市场成为农村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区域位置和经济水平为众多市场城镇的产生奠定了基础。自中世纪时代以来,英国设立市场就有一项基本原则,即一个市场的设立不能影响邻近市场的生存,这通常得到国家法律的保护。在17世纪中期以后,英国的一大批制造业城镇异军突起,成为现代工业城市的先驱,而农村小城镇不再仅仅局限于为邻近的乡村提供市场服务,而是致力于提升专业化水平,拓展城镇功能,增加社会服务功能。专业市场城镇、制造业城镇、港口城镇、休闲城镇和滨海城镇成为17、18世纪城镇发展的新形式。

——摘编自张卫良《工业革命前英国的城镇体系及城镇化》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影响中国古代城镇发展的因素。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中英两国城镇化进程的异同,并分析出现差异的原因。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