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孙中山在1913年9月二次革命失败后流亡日本,身处十分穷困之时,仍然相信“中国是...

孙中山在1913年9月二次革命失败后流亡日本,身处十分穷困之时,仍然相信“中国是可实现社会主义的国度,这个国度应用来作为社会主义政府的典范”;并呼吁国际社会党执行局,协助他“把中国建立成为全世界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材料表明

A. 孙中山深受俄国社会主义革命影响

B. 不断失败导致孙中山转向社会主义

C. 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只是权宜之计

D. 孙中山吸收世界先进思想为我所用

 

D 【解析】A.孙中山深受俄国社会主义革命影响 B.不断失败导致孙中山转向社会主义 C.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只是权宜之计 D.孙中山吸收世界先进思想为我所用 1913年俄国社会主义革命还未发生,A项排除;材料中“社会主义”体现了孙中山对民生的关注,他一直是资产阶级革命家,未转向社会主义,B项排除;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是孙中山民权主义的奋斗目标,并非权宜之计,C项排除;材料反映出孙中山吸收社会主义思想,关注民生,思想与时俱进,D项正确。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下表摘自齐世荣、吴于廑《世界史》总序,是研究世界历史的一些信息,对该表认识最准确的是

A. 是西方资本主义发展的结果    B. 体现了法西斯日耳曼民族优越论

C. 研究历史视野从孤立分散走向联系整体    D. 是工业革命在史学上的反映

 

查看答案

1895年,严复在《原强》中阐述了“自由为体,民主为用”的思想。张之洞于光绪二十四年(1898年)发表《劝学篇》,把“中体西用”的思想发挥到了极致。晚清“体用之争”

A. 割裂了传统的中国文化

B. 促进了人们思想的启蒙

C. 都是为了维护封建制度

D. 表明民主自由深入人心

 

查看答案

洋务运动期间,李鸿章让掌握西方近代科学技术的人才与正途出身无异,对于肄习西学的人,准予照拟破格从优给奖1887年李鸿章还上奏,为天津水师武备学堂学生及教习人员争取科甲正途出身。这反映了李鸿章

A. 力图改变人才的选拔途径

B. 与顽固势力展开坚决的斗争

C. 在传统与变革中艰难抉择

D. 试图维持传统教育稳定发展

 

查看答案

18399月,在广州禁烟已有9个月的林则徐在给道光帝的奏折中指出:此蕞尔小邦,若大军远征,势必路途遥远、补给困难,绝对不会出此下策。据此可知,当时的林则徐

A. 盲目排外不了解敌情    B. 思维固化看不透本质

C. 顽固守旧排斥新知识    D. 愚昧无知且刚愎自用

 

查看答案

古代文官的最高境界是以死上谏君王,而李贽却说:“死而博死谏之名,则志士亦愿为之……避害之心不足以胜其名利之心,以故犯害而不顾,况无其害而且大有利乎!”李贽意在

A. 分析古代文人死谏的原因

B. 说明文人加强修养的必要

C. 揭示借道德博名利的骗局

D. 批评以死谏者的愚昧无知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