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军事科学院专家岳思平曾刊文表示“以1931年9月作为中华民族抗日战争的开端,是科...

军事科学院专家岳思平曾刊文表示“以1931年9月作为中华民族抗日战争的开端,是科学的。1931年至1937这六年间,中国军民发起的东北抗联、一•二八抗战、长城抗战等局部战争为抵抗日本侵略做出了巨大牺牲,这段历史不应忘记。”因此,“十四年抗战”的说法

A. 体现了抗战的全民族性

B. 突出了世界反法西斯战场间的合作

C. 强调了东北抗战的重要性

D. 着眼于抗战的全程性、完整性

 

D 【解析】传统的八年抗战,没有强调1931年的局部抗战,十四年抗战更能体现出中国抗日战争的全程性和完整性,D正确;A属于抗日战争的特点;B属于抗日战争对于反法西斯重要性;C与突出抗战的时间不符合。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1926年,毛泽东在向国民党第二次全国代表大会汇报工作时指出:“国民党的宣传工作特别重视城市而忽略了农村。”他断言:“只有把农民的潜力发挥出来,革命党才能获得战胜帝国主义的力量。’这反映出毛泽东

A. 致力于巩固革命统一战线成果

B. 革命工作的重心转移至农村

C. 坚持建立无产阶级的革命武装

D. 肯定了农村包围城市的道路

 

查看答案

与陈独秀、胡适等人一味否定中国文化不同,李大钊明确主张中西文化调和。他指出,中西文化因地理及历史的缘故,形成了“主静”“主动”各具特色的两大区域性文化。这一认识

A. 是对传统文化的理性思考

B. 揭示了中国封建制度的腐朽

C. 改变了新文化运动绝对化的倾向

D. 重新确立了中国人的文化自信

 

查看答案

民主义是国民党直标榜的政治符号,从发动反清革命到反抗北洋军阀建立国民政府,再到领导全国抗战,三民主义是联各种社会政治力和知识分子的重要思想基础。这显示出三民主义( )

A.成为中国反侵略的指导思想       B.为国民党得广泛的群众基础

C.是近代中国革命胜利的保障       D.迎合中国革命的阶段性需求

 

查看答案

从鸦片战争后到十九世纪末,“民教”冲突不断,大小教案达四百余起。但在1901年后数量迅速递减,直至辛亥革命前后此类案件已渐趋为无。这一变化最能够反映出当时

A. 中外民族矛盾日趋走向缓和

B. 国人对西方的认识不断深入

C. 西方各国加强对中国的控制

D. 救亡的路径由自强转向革命

 

查看答案

下表为不同文献对鸦片战争的记载。据此能够被认定的历史事实是

 

记述

出处

“此次各海疆动拨银两报部者,已不下二千万两。”

1843年江南道御史陈庆镛奏折

“夷寇之役,首尾三载,靡帑七千万。”

1875年王之春《海防纪略》

“粤浙海疆之役,亦千数百万两。”

1917年吴廷燮《清财政考略》

 

 

A. 清廷在鸦片战争中的军费情况

B. 编撰者的撰史思想与态度

C. 英军军事侵略的主要地域范围

D. 鸦片战争持续的时间长短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