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阅读《史记·秦始皇本纪》的记载: 材料一他时秦地不过千里,赖陛下神灵明圣,平定海...

阅读《史记·秦始皇本纪》的记载:

材料一他时秦地不过千里,赖陛下神灵明圣,平定海内,放逐蛮夷,日月所照,莫不宾服。以诸侯为郡县,人人自安乐,无战争之患,传之万世。自上古不及陛下威德。

材料二臣闻殷、周之王千余岁,封子弟、功臣,自为枝辅。今陛下有海内,而子弟为匹夫……事不师古而能长久者,非所闻也。

材料三越言乃三代之事,何足法也?……今天下已定,法令出一,百姓当家则力农工,士则学习法令辟禁。今诸生不师今而学古,以非当世,惑乱黔首……臣请史官非秦记皆烧之……若欲有学法令,以吏为师。

材料四始皇曰:“天下共苦,战斗不休,以有侯王。赖宗庙,天下初定,又复立国,是树兵也,而求其宁息,岂不难哉。”

请回答:

(1)上述材料辩论的焦点是什么?材料一对此持何种态度?

(2)材料二和材料三的建议各有其根据,明显不同的用词是什么?

(3)材料三提出了什么建议?其目的是什么?

(4)材料四中秦始皇赞成哪一种主张?他的理由是什么?

 

(1)地方实行郡县制还是分封制。材料一拥护郡县制反对分封制。 (2)“师古”和“师今”。 (3)材料三提出焚书的建议,目的在于严禁儒生谈论诗书、以古非今,从而维护统治。 (4)秦始皇赞成“师今”、推行郡县制的主张。理由是“天下共苦,战斗不休,以有侯王”,即诸侯国的存在是战乱的根源。 【解析】(1)本题主要考查的是分封制与郡县制的相关内容与区别,要求理解掌握秦推行郡县制的背景和目的。材料一是拥护郡县制;材料二是赞成分封制。 (2)依据材料二是主张师今而不师古。 (3)要焚掉以古非今的儒生所持的经典书籍。第二小问目的从维护统治回答。 (3)第一小问依据材料四认为分封诸侯是天下战乱的根源回答;第二小问依据材料四“天下共苦,战斗不休,以有侯王”归纳回答。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天下之趋统一,势也,不统于秦,亦统于他国。

——梁启超

材料二假长此不获统一,岁岁交糜烂其民而战之,其惨状将伊于胡底。

——梁启超

材料三秦灭六国时……下了“逐客令”。当时的客卿李斯上陈《谏逐客书》,历数秦穆公以来客卿对秦国的贡献……秦王接受李斯的陈词,取消逐客令。

——历史人教版选修4中外历史人物评说

请回答:

(1)材料一说明秦国实现统一的原因是什么?

(2)材料二表明秦的统一有何意义?

(3)材料三体现秦始皇统一中国的成功因素有哪些?

 

查看答案

易中天在《帝国的终结》中说秦,虽死犹存,它亡得悲壮。从政治上看秦,虽死犹存主要是指

A. 统一度量衡、货币

B. 开创皇帝制度

C. 中央建立三公九卿制

D. 建立统一国家和中央集权制

 

查看答案

王夫之在论及郡县制时说:“则分之为郡,分之为县,俾才可长民者(‘长民者’指管理百姓的人)皆居民上以尽其才,而治民之纪,亦何为而非天下之公乎?”这里谈到郡县制的作用是

A. 导致皇权高度集中

B. 加强了中央集权

C. 利于安抚平民百姓

D. 优化了统治队伍

 

查看答案

历史课上,学生根据《剑桥中国秦汉史》中的一段话:从公元前220年开始,(秦朝)建造了以咸阳为中心呈一巨大弧形向北面、东北、东面和东南辐射的一批称为驰道的帝国道路。对秦朝道路系统在当时的作用进行讨论,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巩固国家统一,促进经济发展    

B、加强了秦朝对全国的统治,有利于中央集权

C、加强了中原与西藏、台湾等边疆地区的交流 

   D、加重徭役负担,激化社会矛盾

 

查看答案

秦朝统一后,采取一系列措施巩固政权,与下列图片相关的措施是

A. 统一货币、度量衡

B. 修筑驰道

C. 修筑长城

D. 统一文字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